6月17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格力電器將打節能質量保護戰。格力電器在內部將舉行為期半年的“挑刺行動”,鼓勵公司內部各部門、各子公司之間就質量問題進行相互監督。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嚴厲打擊產品能效虛標、認證檢測作假、虛假宣傳等行為,增大制冷產品抽查力度。這也被看做是制冷產品行業的一次大考。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按照國家標準,以空調為例,目前3級能效為能效門檻,即空調能效只有達到3級才是合格產品,才能在市場銷售。而空調能效水平在2級以上(包括1級和2級)才能稱得上是“節能空調”,并且能效等級越高,節能水平越好,生產成本也相對越高,價格也因此更貴。但不為諸多消費者所知的是,他們在購買空調時看到的能效標識,未必百分之百真實準確。
實際上,在家電業,“能效虛標”的現象由來已久,一些家電企業虛標能效的違法違規行為經常出現,將非節能的3級標成節能的2級,將節能的2級標成最節能的1級,從而在市場上多一個賣點、多一份差異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空調、冰箱等基本性能的夸大和虛標。
有關專家指出,這種產品性能虛標對于經銷商十分有利,而且利益不小。比如說,空調制冷量的虛標,并不會帶來使用效果的明顯差異,卻讓一些家電經銷商獲得了更多的產品競爭優勢。但是消費者并不容易發現,而且不會影響日常的產品正常使用。
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空調行業的能效標準屬于強制性的,而非推薦性的。也就是說,達不到目前國家空調能效標準最低3級的話,空調是不能生產和銷售的。如果只達到了3級,卻標為2級或1級,這個行為就屬于能效虛標。“降低制造標準、技術標準,能夠為企業降低一定的成本。虛標能效等級無疑能使企業利潤增加,卻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方案》還提出,目標到2022年,家用空調、多聯機等制冷產品的市場能效水平提升30%以上,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20%,實現年節電約1000億千瓦時。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總體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