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空氣凈化器廠商也逐步減少,在一年的時間里面,空氣凈化器品牌退出率達到了43.7%。此外,經過在這幾年的發展,內資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內資品牌的影響力逐漸在增強。未來,隨著空凈新標準的實施,整個市場的技術門檻有所提升,品牌集中化、功能多樣化、渠道趨同化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市場銷量大幅下滑,四成廠商退出市場競爭
霧霾是空氣凈化器爆發的催化劑,卻也讓空凈市場滑入悲哀之境。當大氣治理工作展開后,空氣質量的明顯好轉也致使空氣凈化器市場發展開始“掉頭”。2018年11月空氣凈化器市場繼續走低,受到2017年市場火爆影響,2018年同比下滑幅度加大。據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份空氣凈水器銷售額為110億元,同比下滑26.7%。
同時,隨著2016年新國標出臺后,空氣凈化器廠商也逐步減少,2018年1-11月,我國凈化器市場在售品牌為453個,但2017年1-11月,凈化器市場在銷售品牌為608個,在一年的時間里面,空氣凈化器品牌退出266個,退出率達到了43.7%。但同時,在2018年1-11月,國內凈化器市場新進入品牌超過100個。可以看出,空氣凈化器結束了近5年的快速增長態勢,逐步進入調整期。

內資品牌占比提升,小米關注度排第一
空氣凈化器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迚入轉折期,增速放緩,競爭加劇,賣點扭轉,良性發展。在這幾年的發展期,內資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內資品牌的影響力逐漸在增強。根據奧維云(AVC)網線下監測數據顯示,內資品牌零售額份額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從2015年的20%左右增長至2018年的40%左右。主要是因為近幾年內資品牌逐漸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及品牌影響力,積極的發展技術,產品逐漸迎合消費者需求。

從具體品牌關注度來看,2018年小米占據了26.5%的較大份額,排名第一;除小米外,排名第四的352占比5.2%,除這兩個品牌有明顯互聯網基因除外,其余品牌都是以線下渠道鋪設為主的品牌。飛利浦、三星、霍尼韋爾、Blueair、亞都,品牌和產品都經歷過了市場洗禮,排名分列2、3、7、8、9位,占比較大,這也說明了用戶在進行關注或者選購時,對于品牌仍有較強依賴。艾吉森、貝克艾爾等品牌,在近期宣傳手筆較大,也引起了消費者足夠重視,紛紛進入榜單。

未來中國空氣凈化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8年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繼續走低,受到2017年市場火爆影響,2018年同比下滑幅度加大。同時,空氣凈化器廠商也逐步減少,在一年的時間里面,空氣凈化器品牌退出率達到了43.7%。此外,經過在這幾年的發展,內資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內資品牌的影響力逐漸在增強。
未來,隨著空凈新標準的實施,整個市場的技術門檻有所提升,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小企業跟不上市場和技術迭代的步伐,就會被淘汰。同時,企業在功能和技術上越發細分,區別于前幾年的概念炒作泛濫,現在的產品更強調專業功能。
品牌集中化
2016年新國標出臺后,品牌數量由2015年的峰值1000多個降到2018年11月末的453個。整體來看,新國標的出臺,使行業標準進一步完善,筑高了空凈企業和品牌商的準入門檻,整個空凈趨向良性發展,品牌集中化趨勢明顯。
預計在未來,具備完善的綜合研發、工業設計以及配件、配套生產能力的企業、品牌將會越來越有競爭優勢,很多中小品牌將被拒之門外。
功能多樣化
空氣凈化器產品功能也在隨市場需求而不斷細化,目前已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市場細分。從蘇寧平臺上已經可以看到部分細分的空氣凈化產品,如針對母嬰市場定制開發的空氣凈化器、專屬醫用級殺菌空氣凈化器、能增加氧含量的空氣凈化器以及加濕、除濕型的空氣凈化器、適合辦公環境的桌面空氣凈化器,如A.O.史密斯的除重度霧霾的空氣凈化器、夏普具醫療級殺菌功能的空氣凈化器等不同功能類型的空凈產品,整個空凈市場進一步呈現出功能多樣化的趨勢。
渠道趨同化
綜合來看,線上線下的品牌開始互相滲透和融合,事實上,渠道的趨同化是以消費需求導向決定的,消費者既需要線上碎片化、多元化的滿足消費方式,也需要線下的體驗和服務。行業的發展更傾向于雙線的融合貫通,空凈的發展既需要線上流量的聚合、曝光和精準引流;也需要線下的綜合體驗、售前引導和后續服務,由此看來,能貫穿雙線的平臺將備受大眾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