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們可以像復聯電影中鋼鐵俠與JARVIS之間的互動一樣——一句簡短的命令,打一個響指,揮揮手,輕松開啟智能生活。
影片中的JARVIS,其實是Just A Rather Very Intelligent System(不過是一個非常智能的系統)的縮寫。
提及智能系統,則離不開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聯網技術實現所創造出的大量機會。而當下,家居空間則是IoT應用最頻繁的場景。
據Cisco預測,到2021年,聯網家居將占M2M(Machine to Machine)總數的46%,接近一半。
但智能家居這一概念,并沒有一個的定義,這是一個隨著互聯網逐漸發展到物聯網階段,逐漸開始將技術應用于家居生活的新興領域,在用戶體驗方面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一、亟待整合的智能家電市場
幾年前,當智能家居這一概念剛興起時,各大電器廠商就迅速開始將產品“智能化”。
例如,為聯網的電視做一個APP,替代傳統遙控器;為電飯煲也做一個app,讓你下班時就能遠程控制,一到家就能吃上熱乎乎的米飯。看似美好,現實卻是,各大電器廠商各自為營,把各類智能家用終端產品以碎片化的形式投入市場,這種分散在不同品牌的交互操作形式,其提升的體驗甚至無法抵消產品未經整合帶來的不便。
當我們擁有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時,是否還想下載一大堆手機APP,來回切換使用?
智能家居的全面構建應當是讓所有的智能家電都聯動起來,整合成為一個完整協作運轉的,物物互聯的家用設備體系。
二、從屏幕控制到語音命令
交互整合是智能家居一體化的必然趨勢,盡管現在國內的市場上,大部分智能產品都需要用戶通過手機屏幕進行點擊操作。但長遠來看,語音控制將會成為最常見的交互形式。
當然,語音控制并不是用戶期望的唯一交互方式。在一些使用場景中,并不適合直接對著空氣說話發號施令,尤其對許多需要照顧寶寶的家長而言,他們不希望睡夢中的孩子被吵醒。
但語音控制的優勢仍然是非常明顯的。
語音命令可以允許用戶在雙手被占用時,也能對智能設備進行控制。
更重要的是,這種交互方式十分自然,極易習得,能夠覆蓋各個年齡段的人群。
譬如,因身高不夠無法進行許多物理控件操作的兒童,年邁行動不便的老人等。與此同時,語音交互的形式更接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也讓用戶感到更加親切。
由于亞馬遜、谷歌、蘋果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較早開始研發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相比起中國用戶,現在的歐美用戶更能適應使用語音控制的交互方式。
三、聚焦用戶需求
智能家居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通過自動化提高人們的舒適度。
然而,盲目追求一手包辦全部家庭勞動,仿佛要把用戶訓練成為懶癌末期患者。這難道真的是用戶所期望的嗎?
從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們的最高追求是自我實現。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反映了人們對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而這在考慮用戶心理的產品設計中也并不例外。
1、體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我們可以把家務分為兩種:瑣碎的家務和愉快的家務。
瑣碎的家務指的是重復性勞動,這類家務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譬如掃地、洗衣等。而愉快的家務指的是用戶能從中獲得滿足感的家庭活動,譬如與孩子互動,為家人做飯等。
進行分類后我們再回過頭思考——人們是否真的希望智能家居全權負責他們的所有家務呢?其實不然。
調研數據顯示,自動化的真正價值在于節省時間。人們不希望做瑣碎的家務,但卻喜歡做那些更能收獲幸福感的家務。智能家居應該承擔起打掃房間等瑣碎的家庭任務,為人們騰出更多空閑時間,去做那些讓他們心情愉悅的家務。
而當自動化程度過高智能家居設備逐漸占據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身份和價值時:
「我不希望烤箱幫我完成所有的工作。我喜歡做飯,也非常開心能為家人做出美味的食物,這是一件讓人很有幸福感的事。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參與感。」
由此可見,用戶其實并不想家務工作被全部包攬,甚至被機器完全取代。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使用智能家居也是用戶嘗試接觸各種新事物,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2、追求進步的需求
人們都想享受生活,但享受生活并不意味著一直葛優躺。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完成一件事情,都能使人產生滿足感和愉悅感。
數據顯示,那些認為自己在日常活動中缺乏足夠專業知識的人們,希望智能家居設備能在執行任務時對他們提供一些建議,指導他們更好地完成任務。
例如,在烹飪過程中分享與之有關的食譜,并及時提供相關的操作反饋。
有一位用戶的說法非常具有代表性:
「我很享受做飯的過程,而且我其實很愿意嘗試各種新的烹飪方式,但我其實常常記不住那么多菜譜。我能夠記住的數量有限的菜譜里有一半來自網絡,另一半來自我外婆手把手的指導。
當我參考搜集來的菜譜做飯時,我常常要多次翻閱進行核對,因為我會忘記食材和配料的具體用量。所以我更喜歡外婆教我做飯,因為她會在一旁看著我做,并告訴我怎樣做更快更好。真正好用的烹飪指導也應該是這樣,能提前預見并迅速給我提供幫助,就像我外婆一樣。」
運用AI技術,為用戶提供親切的指導并及時反饋,無疑是智能家居領域眾多產品設計的一個重要趨勢。
與此同時,除了輔助用戶進行相關操作,在滿足用戶學習新技能的需求之外,能幫助用戶節約資源則更好不過。
3、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例如,冰箱里那些最后不得不扔掉的過期食物。
我們時常因為自己造成的食物浪費而感到十分沮喪,盡管大多數時候并不是刻意而為。
如果智能系統能夠記錄食物的有效保質期限,并在接近該日期時提醒用戶盡快食用,或是在用戶下次購買時友好提示購買適當的量,就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同理,通過感應衣物的材質來建議洗衣機的洗滌程序,能減少把衣服洗壞的可能性;照明系統在用戶離家忘關時自動斷開電源,能夠節省用電;而一個智能溫控器系統,則可以基于歷史數據,為用戶提供節能設置建議,減少家庭開銷,也能讓用戶在節能環保方面獲得一定的滿足感。
盡管現階段看來,智能產品比傳統設備昂貴,但如果其智能化的功能有效減少了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的浪費,長久而言節省的費用累積,便能彌補一時購買的高價。在提升家居生活體驗同時,也能讓用戶理解智能產品的價值,促使他們去購買產品。
四、結語
智能家居在國內已經發展了十余年,到現在,其概念炒作期早已過去。
各大廠商在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基于對用戶需求的洞察,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在未來,智能家居的發展或將更著力于整合資源,理解用戶的各種使用場景,構建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