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拍賣平臺顯示,新飛系三公司——新飛電器、新飛家電、新飛制冷器具三家公司的100%股權將于2018年6月28日10時-29日10時止(延時除外)在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起拍價為4.5億元。
同時,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筑也將于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曾經引以為傲的國貨之光,淪落到低價賤賣的境地,讓小財女身邊的河南小伙伴感到尤為可惜。小Z告訴小財女,自己家的冰箱就是新飛的,至少用了十年,現在還在用,當初很多鄰居還有親戚朋友也幾乎是每家都有一臺新飛冰箱,質量沒得說。
曾為冰箱行業“四朵金花”之首 輝煌無二
1984年,河南新鄉一家小型兵工廠投身家電產業,“新飛”這個名字開始成為一代人的記憶。誰也沒有想到,新飛是在小學四年都沒念完的廠長劉炳銀的帶領下開始真正的騰飛。
劉炳銀前瞻性地從荷蘭飛利浦引進了現代化冰箱生產線制造出國貨精品——新飛冰箱,而為了打出品牌知名度,劉炳銀還搞了一次非原創的事件營銷,將400臺新飛冰箱一字排開,當場宣布,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是新飛人的恥辱,隨即掄起大錘,將400臺劣質冰箱全部砸爛。
事實證明,砸自己產品這一“營銷方式”粗暴但非常有效,張瑞敏砸出了海爾的國家質量金獎,劉炳銀砸出了新飛冰箱的巨頭地位,那句“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成為一代中國人脫口而出的經典廣告語。

1996年開始,新飛連續8年產銷電冰箱突破一百萬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中國電冰箱行業前列,穩居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之首,將海爾、榮盛、美菱遠遠甩在身后。鼎盛時期,新飛銷量一度達到300萬臺,市場占有率高達20%。
引入外資反受掣肘錯失最佳發展時機
新飛究竟緣何淪落到今天的地步?其實在極盛之時,隱患就已經埋下了。1994年,中國上下興起招商引資的大潮,新飛被當地政府選為引入外資的企業,即使劉炳銀更希望依靠新飛自身的力量大干一場,但仍舊沒能逆轉來勢洶洶的時代浪潮。
新飛電器、新加坡豐隆電器、新加坡豫新電器三方分別持股49%、45%和6%,由于豫新電器由豐隆電器掌控,相當于新飛電器的51%控股權已經被豐隆電器掌握。

劉炳銀雖掌握新飛的經營權,卻失去了獨立制定公司重大決策的權力。1997年,劉炳銀看中空調市場,試圖進軍空調領域。當時,惠而浦正準備賣掉連續虧損的藍波空調,劉炳銀看準機會,適時出手,沒想到,被新加坡董事會以盲目介入,風險過大為由強烈反對。
第二次,2000年初,劉炳銀再次試圖收購廣東三榮空調,交接時間都已經談好了,卻再次被董事會否決。雪上加霜的是,2001年9月15日,劉炳銀突然因胃癌在廣州病逝,新飛在新加坡董事會失語的狀態幾成定局。
2005年9月,新鄉當地政府再次將新飛39%的股權出售給豐隆,致使豐隆對新飛電器的持股比例一躍升至90%。至此,受外資絕對控制的新飛失去騰飛的動力和時機,眼見著走向了下坡。
誰該為打爛新飛這手好牌擔責?有人說,豐隆入主新飛導致企業自主經營權失落,直接造成了新飛的墜落;也有人認為,新飛在河南新鄉這個地方發展,缺乏產業集群,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因此很難維持住自身的品牌地位。
十年未漲薪新飛人失去“歸屬感”
外部資本的進入,不僅改變了新飛的前進方向,還奪走了“新飛人”的信任與自豪。
1994年時,新飛工廠一個月的工資就高達1700元,而當時整個新鄉地區的平均工資才400元。
除此之外,逢年過節,新飛還會給員工發米、面、油,廠長劉炳銀甚至每逢開工日,都帶領高管站在門口夾道歡迎員工開工上班。
物質和精神上的富足為新飛人營造了“企業即家園”的強烈歸屬感。據澎湃新聞報道,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時,新飛曾發生一場火災,還未等消防車趕來,員工就沖進去撲滅了大火,廠房雖然被熏得一片漆黑,但僅僅十天之后,就被員工一點點自發清理得煥然一新。
9年后,物是人非,新飛出現員工大罷工,抗議“十年不漲工資”,有人甚至把已經去世11年之久的劉炳銀遺像搬到廠子門口,人力資源經理上臺安撫,甚至被雞蛋哄了下來。

經營戰略失誤,高層流失,人心渙散,每況愈下的經營狀況導致新飛多次停產重整,今年2月,新飛曾出現轉機,豐隆亞洲計劃向新飛電器注資10億-20億元用于既有生產線改造、產品研發、市場營銷推廣。2個月后,豐隆亞洲以一紙撤資聲明宣告了新飛的破產命運。
根據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制訂的新飛三公司重整計劃摘要,新飛破產后會清退所有員工,預計補償金額達到了1.58億元,債權申報總額超過了25億元,而新飛賬面總資產不到11億,即使是算上新飛電器/土地的拍賣價,也難以償還所有債務。

破產拍賣的消息喚醒了人們對新飛冰箱的懷念,今天下午,新飛電器也在微博上回應了外界的關心,表示新飛公司正通過股權公開拍賣的方式招募重整投資人,重整完成后,新飛將再次翱翔。

曾經輝煌無二的國貨品牌,如今卻要在淘寶上拍賣股權,讓人唏噓不已。不過法律人士告訴小財女,其實也屬于正常,至于誰將接手新飛,律師表示目前很難說,任何對新飛這一品牌感興趣的企業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