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影響的只是進口家電,但是對于當前的中國家庭和消費者來說,進口家電早已不是主導和主角。更多消費者對于本土國貨的認知度顯著提升,進口家電只是小眾群體的小眾需求,已經在中國市場折騰不起大浪。

2018年5月的最后一天,國家決定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其中洗衣機、冰箱等家電的關稅平均稅率將下調至8%。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對中國家電行業、甚至家電市場的品牌格局產生不小影響,中國家電企業壓力激增。對于這一看法,到底是杞人憂天,還是正常反應?
此次國家再次下調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其中將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將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將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該稅率將從今年7月1日起實施。
可以看到,洗衣機、冰箱等家電產品的進口關稅調整最大,平均下調幅度達到12.5百分點。不少業內人士對中國家電企業本土市場的競爭格局表示擔憂,認為如此大幅度下調關稅,會對中國高端冰洗市場的競爭格局產生大的影響。對此,智家電并不認同,因為關稅影響的只是進口家電,而進口家電早就不是中國市場的主角。
首先,從歷史幾次類似的下調關稅情況分析,關稅下調對進口家電的市場零售均價變化影響并不明顯。也就是說,擔心因為“洋品牌”價格下調對中國品牌產生壓力的那部分人完全可以放心了。甚至有些品類涉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消費升級趨勢帶動,市場均價甚至會處于上升趨勢。更重要的,很多進口家電走的就是高端路線,并不會輕易降價。
其實,這兩年來,隨著中國消費需求的升級,價格對消費者購買力的影響已經相當有限。對健康的訴求、對更高品質、更好體驗的訴求顯然更加強烈。針對于此,中國家電品牌轉型升級早已開始,并且塑造了不少被市場認可的高端品牌,比如卡薩帝、比如小天鵝、比如方太等等。這些品牌不但品質高,而且更針對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需求痛點,即便直面外資競爭也不落下風。
再者,一直以來中國家電市場流通的直接進口的產品比例并不高。根據海關總署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全年我國彩電進口數量僅11.65萬臺,占內銷比重低于1%;2017年空調進口數量僅不到3萬臺,占比可忽略不計。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進口產品比例較高、以及線上銷售占比大的小家電產業,可能會收到相對較大的影響,不過也屬于正常市場競爭范圍以內。
實際上,政府上調此次關稅稅率上調,也顯示出政府對中國家電企業的信心。在報告中指出,目標是針對消費需求升級出發做出的調整,并且明確指出有關部門要落實降稅措施,防止中間環節加價獲利,讓廣大消費者受惠,促進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
多年風風雨雨走來,中國家電市場也好、中國家電企業也好,早已構建了相對穩定的發展和競爭體系,抵御風險和影響的能力不小。對當前的中國家電企業來說,憑借智能化、高端化、品質化等,已經找到了自己轉型升級的節奏。不管外界如何變,只要堅定不移的抓住用戶需求,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