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中國家電公司大手筆進行海外并購。據路透社報道,海信、海爾、美菱三家中國公司同時競標Gorenje。在激烈的競爭過后,海信集團以約2.93億歐元的最高報價取勝,將在15天內宣布收購Gorenje,海信集團將收購50%以上的股份。
海信電器盤后公告稱,公司注意到有部分網絡媒體的報道,上述報道中關于收購主體的報道有誤,本次參與約束性競購報價的主體是公司控股股東海信集團有限公司,并非公司,且斯洛文尼亞Gorenje公司的主營業務系廚電相關產業,公司并未參與本次收購事宜。該股周四上漲不足1%。
資料顯示,Gorenje于1950年成立,擁有從業員工1.1萬人。作為歐洲家電制造行業的中堅力量,Gorenje以東歐和德國為中心展開白色家電產品銷售。公司每年制造的大型家用電器超過350萬臺,其中80%的產品都以公司品牌進行銷售。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頻現海外收購。如創維收購德國電視機制造商美茲,海信收購夏普電視在北美的業務以及東芝電視業務,海爾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相關資產,美的集團斥資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等。
部分公司的營收已有半數為海外業務,如據海爾官方數據顯示,其2017年海外市場收入的占比在47%以上,海爾的全球化可謂步履如飛。TCL董事長李東生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TCL未來海外業務收入的占比將超過50%。
此外,海信目前在全球擁有13家生產基地、12所研發中心,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成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官方贊助商。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中國家電企業通過海外并購方式強勢進入全球家電市場,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國際家電市場,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國家電企業做大做強。不過,海外并購同樣存在風險,其成功與否取決于收購價格、標的質量以及收購之后如何進行業務整合。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全球家電格局不斷發生變化,中國家電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不過,今后的國際化競爭中可能不僅要面對外資品牌的競爭,還有國內同行的殘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