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一個行業,風口一旦形成,參與者就會一窩蜂涌入,比如智能家電。
不夸張的說,所有的東西好像都在往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家電也好,新型的家電也罷,甚至是一些以前和家電毫無關系的家具和家用品,也開始往智能化上靠攏。
根據身體姿勢調節軟硬度的床墊;能冰鎮啤酒又能播放音樂的茶幾;可測量體重、體脂率、尿液狀況的坐便器;可自行啟動包括照明、窗簾、電視、空調等一系列家居單品的門鎖;邊看節目邊在屏幕上淘寶購物的電視;能聽懂人指令的冰箱;會自動“辨認”食材實現一鍵烹飪的烤箱;能夠自己規劃清潔路線的掃地機器人……
關于智能產品,如果百度的話,估計一天也數不過來。在百花齊放的人工智能產品背后,有著巨大的消費大數據作為支撐。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報告》的數據,預計到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3576億元。
從單品作戰過渡到“全屋智能互聯”,從APP操控到被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等AI技術所取代,智能家居市場正走在從概念到落地的路上。
市場向好,資本追捧,讓身處于成長期臨界點的智能家居市場大熱。今年3月份,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布《智能家電云云互聯互通標準》,最為消費者詬病的智能家電孤島也成功被打破。
最美好的生活便是:當你從公司回到家來到住戶門前,將通過指紋辨識機,門禁系統隨即解除。回家進門之后,室內智慧溫濕度系統會從自動待機狀態切換到之前設定的X型偏好模式,整個房間新風系統也能夠根據室內空間的各項傳感器,自動調整新風量。接著,墻上的智能pad控制面板隨即亮起,燈光、音樂立刻依喜好轉換,窗簾也自動起來。家人語音留言、物業中心的新疆蘋果團購通知、處理送洗衣物等等也能在此獲得。還有更加意想不到的地方,當你站在浴室魔鏡前, 想了解自己身體目前的體重、BMI、體脂等生理狀況,腳下體脂測量模塊會將所測的數據傳輸主控計算機……
隨著云云互聯走向深入,以上這些智能場景將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下一步,我們要面對的將是隱私安全問題。
美國《連線》雜志曾經刊登一篇關于智能家居安全隱憂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或許未來也會成為現實:“凌晨四點,我被枕頭中傾瀉而出的老調回響貝斯聲吵醒了……我從來不聽回響貝斯,事實上這整個音樂種類都被我放在禁止播放的名單里。你瞧,我的家又中病毒了。”
事實上,這樣的情景已經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遠程可遙控的攝像頭已經走進了很多人的家中,成為照看寵物或者安保的重要工具。但這個方便且不昂貴的攝像頭,也會帶來一些意外的麻煩。比如,中央電視臺曾經曝光,只需要花不到兩百塊錢,就可以買到一個掃描App,可以輕易破解用戶家的IP地址,侵入智能攝像頭進行遠程遙控。而這對個人隱私是極大的侵犯。
除了攝像頭,其他的智能家居設備也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2年前,白帽黑客曾發現某款智能冰箱的安全漏洞,通過其攔截冰箱與用戶谷歌日歷之間的通訊內容,竊取賬戶。同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DEF CON黑客大會上,安全研究人員和白帽黑客們共發現25個存在漏洞的智能產品,包括廚房秤、咖啡機、無線攝像頭、智能門鎖、智能Hub等。
令據《2017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2017年曝光了大量利用家庭和工作場所中成千上萬的存在安全漏洞的物聯網設備生成流量而發起的大型DDoS攻擊,這種情況在2018年或將繼續。不僅如此,專業的網絡罪犯未來還可能利用不斷增長的昂貴的互聯家庭設備,攻擊更多的目標。而普通用戶一般意識不到智能電視、智能玩具和其他智能設備所面臨的威脅,使之成為網絡罪犯的主要攻擊目標。
網上有一段言論,可以引起大家思考,“你可以說我老古板,比起讓一個陌生人能輕松打開我家大門,我寧可在外出時去斟酌那些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與不便。”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得承認,每個人都在“裸奔”著,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為了安全便阻礙技術的發展,也不應一昧的發展技術而忽略安全。古人說得好:“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沒有隱私安全的便捷性,只能是互聯網“飲鴆止渴”。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如何把握好這個平衡,是一件值得慎重思考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