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人類的環保意識與社會資源供給的變化,共享經濟逐漸開始被人們所接受,越來越多的場景與硬件設備被共享化,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對于家電行業來說,智能化、共享經濟的標簽也在逐步被家電企業所追捧,例如近幾年市場保持穩穩定的共享洗衣機,家電企業也都在此另辟蹊徑,尋找新出口、新市場。
在洗衣機品牌中,美的、海爾等知名洗衣機廠商都已經開始嘗試共享洗衣機業務,如美的旗下的“美美洗”、海爾旗下的“海貍先生”都是共享業務孵化的產品,另外,今年8月,小鴨集團宣布推出共享洗衣機業務,9月將在校園投放800多臺共享洗衣機,預計將達到2000臺的規模。除此之外,以電視起家的創維和TCL,也在深入共享市場,創維旗下的“輕客共享洗衣”、TCL旗下的“十分到家”等,由此可見家電企業都在開始搶灘共享市場,那么在中國,共享洗衣機市場,能否成為洗衣機行業下一個風口,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使用場景
”共享“的前提是指所使用的物品不歸個人所有,所以共享洗衣機的使用場景就必須設立在有社群地方,如學校、公寓、工廠、社區等可以預見使用的場景。同時,如何更深入的挖掘與尋找更多的使用場景,都是共享洗衣機行業探索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2. 運營、成本問題
雖然市面上的多數共享洗衣機都添加自清潔、殺菌功能,運營商也會定期進行保潔、消毒,但此劇統計,此項成本大約會占到收入的15%左右,除此之外,還有硬件設備,電量消耗,場地安置費用、軟硬件維護等成本,利潤率難以保證
3. 消費者意識轉變程度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即使共享洗衣機標有高溫殺菌的標簽,但實際是否真實有效,一般人都無法考證,“共享“的安全是消費者擔心的最大的問題,所以消費者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對共享洗衣機的發展很大的影響。
據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18年1月-8月為1832萬臺,同比下降1.1%。對此奧維云網冰洗大數據事業部數據分析師楊赫表示,政策刺激和房地產刺激退場后,洗衣機行業進入低速盤整期,2016年城鎮洗衣機百戶擁有量已達到94.2臺,增長動力逐漸轉向更新換代需求為主導的存量市場,但“共享”商業模式的興起,在傳統的洗衣機零售市場以外,提供了新的增量市場。共享洗衣機與其他共享產品不同,共享洗衣機由于體積大、移動不方便,必須依賴特定的使用場景,挖掘更多使用場景是目前共享洗衣機發展的突破點之一。另外,如何抓住受眾痛點,克服消費者擔憂,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等問題是限制當前共享洗衣機發展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種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的發展都會給社會帶來新的改變與風險。共享單車借助“互聯網+”,打破傳統的單車租賃模式,使得消費者能夠方便快捷的解決短途交通問題。但是所帶來的問題就是降低了經營者對于單車的控制力,單車質量安全受到各類復雜因素影響,消費者消費安全風險在消費的便捷化過程中被放大。在社群經濟環境下,共享洗衣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仍被諸多因素限制,再加上目前大眾還沒有適應這種消費觀念,導致對共享洗衣機的認同性不高,所以預計短期發展不會有較大的突破,共享洗衣機想要想共享單車一樣成功還有許多路要走。不過如果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培育大眾消費觀念、優化服務質量、優化用戶體驗感、完善服務體系、消除人們對于衛生的疑慮,共享洗衣機市場規模才能擴大開來,從而贏得全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