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中國制造論壇上,專家學者共同對制造業未來發展之路建言獻策。

周其仁在論壇上作演講。
“20年間我多次來到佛山,如果說20年前的佛山與其他城市沒有太大不同,現在的佛山則已經大不一樣。”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說。
1月14日,為期1天半的2018中國制造論壇在佛山閉幕。論壇期間,包括朱森第、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等30多位專家和全球各地逾1000多名企業家齊聚一堂,以佛山為樣本,共論全球制造業變局下的新產業革命。
依靠草根經濟、民營經濟崛起的佛山,被多位與會專家認為是觀察中國制造業轉型的重要坐標。而作為一個發展的樣本,佛山制造業面臨著全新的發展環境。
低廉要素成本帶來的比較優勢已然消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產業正在加速與制造業結合。“佛山制造業的未來,在于對潛在需求作出積極的反應。”周其仁認為,包括利迅達、美的集團等已經在滿足潛在需求上作出了很好的探索。
企業主動深挖需求以外,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研究員張燕生認為:“過去三十年佛山優勢是低成本,未來三十年優勢要變成走出去。”
這既對全球制造業未來的紅利演變與機會尋找進行了研判,也試圖為佛山制造業構筑新型競爭力指明方向。
“這是佛山一次學習機會,希望通過論壇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思路和智力支撐。”佛山市市長朱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