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9月20日13時30分訊 如今家庭生活已經電器化,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長期而過量的電磁輻射會對人體生殖、神經和免疫等系統造成傷害,是皮膚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
大多數人對于輻射的恐懼,源于對它缺乏真正的了解,想當然地認為凡是輻射就必定有害于身體,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恐慌和煩惱。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國家的安全輻射標準。
1、公眾照射,在一天24小時內,環境電磁輻射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分鐘內的平均值應滿足功率密度<0. 4 W/m2 (頻率為30~3000MHz)。
2、職業照射,在一天8小時工作時間內,電磁輻射功率密度的平均值(連續6分鐘) 應<2W/m2 (頻率為30~3000MHz)。
3、對電磁輻射源豁免的要求為:輸出功率等于或小于15W的移動無線通信設備,頻率為3-300000MHz時,電磁輻射體的等效輻射功率小于100W。
那么,究竟哪些常用家電的輻射大?
它們該如何安全地使用?
以下是北京晨報總結的電器輻射分類。
1、超低頻家電(額定50赫茲)
對應產品
電動剃須刀、吸塵器、洗衣機、電熨斗、咖啡機、加濕器、電吹風、空調、電飯煲、電磁爐、攪拌器、電熱毯、日光燈、電冰箱等。
一般情況下,這些電器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威脅,但如果不注意控制使用的頻率、每次使用的時間以及使用方法,依然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其中,電動剃須刀、電吹風這些與人體接觸較為緊密且經常使用的小家電,每次使用的時間越短越好,開啟和關閉電源時也應盡量遠離身體;
實驗表明,與吸塵器保持70 厘米以上、加濕器為1米以上的距離,輻射量最小;而電熱毯貼身用時間長了,會引起身體疲乏無力、四肢酸痛等癥狀,使用時最好在預熱后便及時將電源斷開。
2、中頻家電
(3兆赫以下,1兆赫=100萬赫茲)
對應產品
電視機、電腦;
電視機的工頻在幾百到幾千赫茲不等,而電腦則相對較高,尤其是臺式電腦。
在日常使用中,只要與這些電器保持至少半米的距離,其輻射強度在一定的標準范圍內,就不會有太大問題。臺式電腦主機的后、側面輻射較大,最好不要敞開機箱使用;筆記本電腦輻射則集中在鍵盤上方;平板電視(含液晶和等離子電視)雖然比傳統CRT電視的輻射小很多,但仍存在一定隱患,建議觀看時的距 離至少超過一米。
3、微波頻段(30至30000兆赫)
對應產品
手機、微波爐
微波爐的工作頻率在915至2450兆赫之間,而手機的工作頻率更是達到1800至2000兆赫。
手機在使用時應盡量長話短說,電話通后再接聽,并建議多用耳機;微波爐的微波輻射,會擾亂中樞神經系統,造成頭疼、頭昏、記憶力減退、失眠等情況,在使用時,人體一定要距離其半米以外,眼睛也不要直視。
降低輻射的小竅門
家用電器切勿扎堆擺放,更不要同時使用;
不用的電器,一定要關上電源,因為待機的電器照樣能產生大量電磁輻射;
長時間看電腦、電視后,應及時洗臉洗手;
多吃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胡蘿卜、白菜、豆腐、牛奶、雞蛋等,特別是海帶,能增強對電磁輻射的抵抗力;
多喝茶水,茶葉中的茶多酚等物質也有利于防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