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凈化器被譽為繼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之后國內家庭的第五大家電產品。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目前第五大家電合格率僅為70%。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劉清向外界透露,“我國空氣凈化器市場每年有500萬臺的銷售量,這其中有30%的產品不合格。” 70%的抽查合格率在中國家電研究院清潔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看來,“在家電領域是比較低的水平。”
近年來,空氣凈化器產品的爆發式增長是有目共睹的。據統計,我國空氣凈化器市場規模已達574萬臺,今年上半年,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銷售額為79億元,同比增長47.3%,成為家電市場增速第二高的品類。據廣發證券研報預測,2017年至2021年,空氣凈化器的銷量和銷售額(機器+耗材)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7.8%和20.8%,到2021年,空氣凈化器的市場銷售量有望達到985萬臺,銷售額431億元。

近乎瘋狂的增長速度為空氣凈化器帶來了高關注度與發展前景,同時也催生了空凈行業亂象的到來。商家的搶灘占位和消費者的難以抉擇都將矛頭指向了市場標準的完善,邁入規范化正軌的迫切需求。在這種背景下,空氣凈化器新國標于去年3月正式實施,相比較舊國標,新國標明確了評價空氣凈化器的基本技術指標與空氣凈化器產品的標志和標注。
新國標實施后,據中怡康總經理賈東升介紹,截止到到2017年6月,線上活躍品牌從595家銳減到127家品牌,而線下品牌從226家品牌銳減到83家品牌。從數據上看,新國標的出臺和實施,行業魚龍混雜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緩解,產品指數的虛標、亂標有一定程度改善,但這還遠遠不夠。30%的產品不合格率告訴我們如今的空凈行業亂象仍存!據魯建國介紹,空氣凈化器新國標出臺后,調查發現,仍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未按標準生產,約10%的企業在產品上不明確標注。
空凈市場實現良性運轉仍任重道遠。目前,空凈市場標準漏洞太多,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鐘南山曾在兩會期間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空氣凈化器的新國標,但那只能是作為最低標準。“就是低于這個標準的產品不能拿出來賣,可賣的產品和產品之間,怎么比較它們的效果好壞?質量優劣?”
這種無從比較的感覺,也確實給部分企業以可乘之機。好消息是,未來還將有更細分化的標準陸續發布并實施,據了解《空氣凈化器用濾網過濾器》及《空氣凈化器用靜電式集塵過濾器》標準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預計2018年能正式出臺。
那么,今后的空凈市場到底如何走?只能說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越來越規范。
在空凈標準和市場機制逐漸完善,消費者回歸理性購買之后,空凈企業也必須有一個合適的轉變——注重產品核心技術、提升凈化效率。
當空凈產品成為普遍的家用電器,對產品的認知度越來越高,那么選擇核心技術領先的產品,將是消費者參考的主要因素。為此,保證產品的核心技術發展,保證產品綜合質量及凈化效率是企業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