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電視宣布全線下調小米電視4A系列價格,最高降幅達到1000元,成為電視行業第一家開啟大規模降價活動的電視廠商,引發了行業和用戶的廣泛關注。
據了解,小米電視大幅度降價,究其原因在于電視最基本的核心材料——面板價格下調。調研機構 HIS近日指出,液晶面板占電視整機原材料成本的40%至50%不等。面板價格在經過長達14個月的漲價之后,目前迎來回落趨勢,這對電視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隨著面板價格步入下行通道,電視市場價格趨于平緩甚至降價已成必然趨勢。
可以推測的是,小米電視將帶動一股電視降價潮,但就目前來看,海信、創維等傳統電視品牌并沒有第一時間大幅度跟進降價,這讓人很費解,這些品牌為什么不在第一時間跟進降價呢?
有業內人士表示,究其原因,這與傳統電視品牌在供應鏈、高昂的渠道成本、缺乏互聯網收入等不無關系,像小米電視這樣的互聯網品牌在上游供應鏈層面,沒有自建工廠、選擇與全球最好的代工廠合作生產小米電視。在渠道方面,小米電視有自建的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都是非常高效的渠道,對產品成本的控制非常有利,能夠直面消費者,保持公司到用戶的高效率運作,降低產品中間環節的附加價格,降低產品到用戶手中的成本。據了解,高效的線上渠道使得小米電視與傳統電視廠商相比,省去了交給各級渠道商的40%的費用成本。
再者,按照王川的說法,小米電視的商業模式是小費模式,除了硬件收入之外,還有電商、會員等互聯網收入。這能讓小米電視在硬件不賺錢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盈利,形成了健康的商業閉環。
對于傳統電視品牌來說,如果跟進降價將導致硬件收入銳減,而他們又沒有足夠的互聯網收入做彌補,將很難維持下去;但如果不跟進降價,金九銀十促銷季即將到來,喪失性價比優勢,消費者會拿腳投票,傳統電視品牌又會面臨巨大的庫存,可謂陷入兩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