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無視小債權人訴求,賈躍亭喪失的不啻公眾信任,還有道德良知。
“賈躍亭到底什么時候回國?”正在成為全民關心的話題。
7月5日,賈躍亭踏上飛往美國洛杉磯的航班。
7月6日,賈躍亭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我會盡責到底”的公開信,稱,“會承擔全部的責任,并懇請大家給樂視一些時間,會把金融機構、供應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還上”。
但他仍然不忘加上一句:“再大的擠兌,也擠不垮我們變革汽車產業的夢想。”
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惡意擠兌。
不久,公眾及媒體開始提出一個嚴肅問題:賈躍亭到底是出差還是跑路?
從7月5日到26日,正好是三周時間。
讓我們看看在過去三周時間里,樂視官方乃至賈躍亭本人是怎么回應公眾關注的:
赴美不久,賈躍亭即回應外界疑問,稱“只是短暫出差,本周將回國。”
但是,一周之后的7月13日,樂視控股的回應變成了這樣:“賈總將于近期回國,極有可能在一兩周內,具體時間根據美國事宜進展而定。”
兩周過去后的7月21日,樂視官方的說法又有變成,“賈總回國時間會根據他在美國汽車相關業務推進情況而定,具體時間暫時不方便透露。”
7月23日的最新說法是,“因為手頭還有一些事務沒有處理完,但是距離回國的時間不會太久。”
表述越來越模糊、日期越來越不確定、回國周期越拉越長,這就是樂視關于“賈躍亭何時回國”的官方說辭。
明顯,這就是“拖字訣”!
依據賈躍亭及樂視官方說法,本周周末即7月30日,是賈躍亭回國的最后期限。假如賈躍亭不能在此期限之前回國,則“賈躍亭跑路”的猜測將徹底坐實,公眾對他的最后幻想將隨之破滅。
我一直認為,賈躍亭回國的日期并沒有這么難確定,法樂第還沒有到一刻也離不開他的時候。如果賈躍亭當真是一個有道義擔當的人,他7月13日之前就可以回國。
目前看,賈躍亭主動回國可能性很小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用在賈躍亭頭上再貼切不過。對于個人誠信差不多已經跌成負值的賈躍亭來說,多失信一次沒什么大不了。
世易時移,如果賈躍亭還這么想,他就真的錯了!
我分析,賈躍亭主動回國可能性不大。
原因有三:
一,賈躍亭非常清楚,回國對他意味著什么。
沒有誰比賈躍亭本人更清楚回國對他意味著什么:對于那些在樂視總部大樓安營扎寨了幾個月的小債權人來說,賈躍亭回國,意味著給他們提供一個人質。
而且,這些小債權人知道,孫宏斌雖然已成樂視網董事長,但要他承擔賈躍亭造成的責任,可能性不大。
目前,樂視對付小債權人的策略就一個字:拖!至于拖到何時?以及拖下去什么結果?沒有人知道,也不愿多想。
從樂視態度看,我們完全看不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因此,逮住賈躍亭,是這些小債權人的希望。
據說,前幾天媒體傳出賈躍亭回國的消息,曾有債權人前往首都機場試圖堵截他。
也許在賈躍亭眼里,這些小債權人根本就不在考慮之列;但是,官方的態度賈躍亭及其追隨者卻不敢等閑視之。前不久,CCTV公開質疑:“樂視網是創業失敗還是涉嫌欺詐?”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官方釋放的信號。
因此,回國會不會遭遇牢獄之災?恐怕這才是賈躍亭最大的憂慮。
二,即使回國,賈躍亭又能為債權人做什么?
今天的賈躍亭,已是兩手空空(當然,還有一屁股債)。所謂“盡責到底”的聲明,其實是一句輕飄飄的承諾,毫無實質意義。今天的賈躍亭,手里已經沒有任何可以盡責的資本。
不惟如此,賈躍亭甚至沒有還債的誠意。對于眼下的賈躍亭來說,幾百億的債務或許不在他考慮之列,他的眼里只有法樂第,只有他的寶貝FF91。別說賈躍亭融不到資,就是融到資,也不會分為債權人一分。
事實上,賈躍亭早就這么說過了。在6月28日的樂視網年度股東大會上,賈躍亭說:“我們在歸還金融機構的欠款之后,我們目前仍然沒有獲得金融機構的后續資金支持,多數還是觀望態度。我們現在與金融機構交流之后獲知,事實上我們應該把獲得資金投入到業務之上,而不是直接歸還金融機構的欠款。”
從能否還債的角度說,賈躍亭回不回國其實都一樣。回國,照樣還不了一分錢,還有可能讓自己陷于更大的麻煩;賈躍亭回國,更多的是象征意義。
三,假如回國,賈躍亭還出得去嗎?
對于今天的賈躍亭來說,國內已非久留之地(當然,待在美國也未必安全);從7月5日出走的那一天起,他的事業重心已經轉移到美國,既然回國什么也做不了,甚至不排除更大麻煩的纏身,他干嘛要回國呢?
再說了,回來之后還能不能出得去,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既然如此,賈躍亭還會回國嗎?還敢回國嗎?
不過,我仍然認為,賈躍亭最終還得回國,而且就在年內。只是他的回來,可能情非得已。
不過,我還是愿意把賈躍亭的回來想象得浪漫一些。因為有時,賈躍亭是個莫名地自信的人。
比如去年11月6日,賈躍亭以詩一般的語言發布了一封內部郵件——《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他原以為主動公開樂視資金危機是一種勇敢和擔當,完全沒有料到由此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將樂視資金危機的真相徹底暴露在世人面前,樂視大廈從此岌岌可危。
也許,他還會想起2014年出走一幕……那一次,他平安著陸了。這一次,他還能平安著陸嗎?
賈躍亭滯留美國,其實什么也做不了
7月18日,賈躍亭其微博上興奮地宣布,前寶馬集團素有“寶馬i3之父”之稱的高級副總裁烏利齊·克蘭茨(Ulrich Kranz)加盟法樂第汽車,出任公司CTO(首席技術官)。他甚至為此曬出了和同事的工作照。
這是刻意向外界傳遞信心。
不過,把融資寄托在烏利齊·克蘭茨身上,賈躍亭想得還是有點簡單了,他忽略了一個基本邏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對于投資者來說,他投不投資以及投資給誰,不是看誰來游說,而是看投資對象值不值得托付?
對于差不多已經喪失所有人信任的賈躍亭來說,再好的產品都不值得投資。
前車之鑒,猶在眼前,想想半年前慷慨解囊救助賈躍亭的“好同學”,就知道了。
我甚至認為,孫宏斌對投資樂視也有幾分后悔,只是不好意思直說而已。
現在,賈躍亭以“推進汽車相關業務”滯留美國,這樣的解釋就騙善良的人,絕對騙不了理性的人。因為,賈躍亭不在美國,法樂第業務該怎么推進還怎么推進。
以“推進汽車相關業務”滯留留美國,是個拙劣的借口。
須知,對于法樂第來說,賈躍亭并不是最重要的,賈躍亭的錢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賈躍亭面臨艱難抉擇:為債權人負責?還是為法樂第負責?這是一個關乎良心的拷問。
止于目前,賈躍亭選擇的是為后者負責。
結論顯而易見:如果一個人可以如此蔑視責任、逃避責任,這個人還值得投資嗎?值得托付嗎?甚至,這個人造的汽車你敢開嗎?你敢坐嗎?
我甚至擔心,烏利齊·克蘭茨也不會在法樂第待得太久。
對于樂視來說,賈躍亭已經成了負資產;對于法樂第來說,又何嘗不是?
在電子商務如此發達的今天,待在洛杉磯和待在北京的區別,僅僅在于距離的不同。因此,賈躍亭所謂“推進汽車業務”,僅僅是一個拙劣的借口。
賈躍亭眾叛親離:樂視和他切割,孫宏斌也和他切割
賈躍亭前腳剛走,孫宏斌后腳即提出“新樂視”的概念。
顯然,這是一種切割。大家心知肚明,繼續貼著“賈躍亭”的標簽,樂視只有死路一條。
這些年,賈躍亭杰作之一就是提出“生態化反”。到底什么是“生態化反”?很多人弄不明白,說白了就是各業務板塊之間關聯交易。
無怪乎在7月17日的樂視網臨時股東大會上,孫宏斌說:“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關聯交易怎么辦?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的股權怎么弄?上市公司的股權怎么弄?”
孫沒有說出來的話是:什么狗屁“生態化反”?不就是大肆關聯交易嗎?把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攪和在一起,弄成一團亂麻,害得老子注資半年都沒解開這個死結!
“新樂視”概念的提出,可以視為樂視徹底拋棄賈躍亭生態戰略的開始。
對此,孫宏斌已經說得很明白,“樂視目前就是一個電視,業務很簡單,多賣電視,多拍電影。”
你看,在孫宏斌的新樂視設想里,根本看不到樂視手機、樂視體育、樂視汽車、樂視金融的影子。
事實上,不僅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切割,孫宏斌也在積極和賈躍亭切割。
就在幾天前,有記者問孫宏斌“賈躍亭為什么主動辭去樂視網董事長?”孫宏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賈躍亭不辭職就得開除”。
從眾星捧月到孤家寡人,賈躍亭僅用了半年時間。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賈躍亭導演的樂視大戲終于走到落幕時刻。然而,這場大戲給人們留下的感觸百味雜陳,雖有惋惜,更多的還是荒唐。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依然發生如此一幕,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國民素質堪虞,亦折射出監管機制的缺失。
最后我仍然不忘陳述一個事實:全球沒有一家企業的成功緣于商業模式設計的成功,真正值得敬佩的公司一定是科技創新型企業。那些至今仍在幻想通過商業模式變革走出捷徑的公司,到了夢醒時分!
來源: 創事記 劉步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