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能縮減到2億平方米以后,淄博產區會不會出現產業空心化?淄博產區能不能走佛山總部經濟模式?在中國(淄博)陶瓷產業高峰論壇上,尹虹、孫紅霞、廣東宏宇集團副總經理歐家瑞、廣東一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競浩、淄博樂陶仕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峰芝、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繼雄、佛山市恒力泰機械有限公司營銷總監曠國軍、廣東中窯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黃丹對淄博產區的未來發展之之路,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交流。
2017淄博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嘉賓共同探討淄博產區未來走勢。
李峰芝介紹了淄博產區當前面臨的形勢,他表示,經過政府兩年以來的去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現在的淄博產區共60多條生產線,產能只剩下了2億平方。其中,淄川有23家陶瓷企業,張店有12家企業13條生產線,產品大部分是全拋釉,部分企業生產仿古磚,生產瓷片的企業已經很少。因為環保升級,淄博大部分企業在4、5月份才開工,因此部分OEM客戶因為沒有貨源,流失到了其他產區,現在雖然開工時間不長,但銷售壓力比較大。
“產區的強與大,不一定就看有多少產能。”針對于淄博產區是否會出現空心化的問題,歐家瑞表示,上世紀70年代,淄博產區比佛山產區大很多,改革開放之后,佛山產區突飛猛進,從小到大,最后變成了全國最大的產區。佛山產區產業轉移之后,產能也被壓縮,但佛山產區之所以強,是因為佛山的品牌影響力大,佛山的研發創新能力大。
孫紅霞也認為,一個產區的產能,不代表它的強大。淄博產區通過兩年的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相信淄博產區能通過“質”的提升來代替“量”的變化。孫紅霞表示,中國財富陶瓷城今年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規模和多樣化的方向,將展會辦得更好,使淄博產區全國的經銷商以及全球的采購商,重新看到淄博陶瓷的希望。
對于淄博能否走佛山總部經濟模式,曠國軍認為,經過這兩年的去產能,淄博要想重復佛山的總部經濟并不合適,對于淄博產區也不公平。淄博產區一定要走差異化路線,可以作為北方的研發基地,或者是技術基地或者銷售基地。
“淄博產區的仿古磚和瓷片,都做得非常好。”馮競浩認為,淄博產區或許可以定位于釉面磚之都,同時在區域品牌上進行打造和提升。
高繼雄則認為,產能壓縮之后,對優質企業的有利,但對干法制粉、金剛釉等上游企業的創新來說,可能會削弱。他認為,針對于上游企業,廣東的設備展聚焦了國內甚至整個東南亞最大的裝備、設備、材料、設計、應用的資源,淄博是否可以通過行業甚至政府協作,將淄博產區上游工業制造的環境提升上去。
在黃丹的印象里,淄博產區是一個勇于創新、敢干的產區,思維開放,比如干法制粉,是在山東淄博第一次做,超寬體窯的第一條線,也是在山東淄博,因此她建議,淄博產區應該保持這種精神和優勢,如果不能做大,起碼要做出產區的差異化和特色來。
尹虹在最后表示,在產能方面,雖然佛山本地的產量小,但它在全國各個角落里面都有產量,依然保持有強大的產量,所以佛山產區的“強”和“大”,是沒有分開的。對于淄博的差異化,可以考慮發展成為北方的物流集散中心。對于品牌的建設,尹虹希望淄博產區在區域品牌建設上,還要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