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中國裁員,短短一年內裁掉超過1.2萬人,而且基本上聚焦在一線市場業務層面。這不只是三星電子主動自我調整的結果,而是在中國各項業務發展不暢,被逼無奈的收縮。因為沒有企業會選擇在發展壯大期裁員。
池梅||撰稿
裁員只是三星電子在中國主動收縮的第一步,接下來相信三星電子還是會繼續以優化調整的名義裁員。同時,除了裁員之外,三星電子還將會收縮各項費用投入,減少支出,從而解決在中國市場各項主營業務營收下跌帶來的虧損問題。
日前韓國媒體的一則消息,踢爆三星電子的中國市場經營危機。2016年三星電子中國區員工數量大幅下滑17.5%,從前年的4.49萬人減少至3.7萬人。這也導致三星電子員工人數出現了七年來第一次下滑。去年底三星電子員工人數為30.87萬人,比前年的32.57萬人減少了5.2%。
作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企業,三星集團在全球均有布局,在中國更是家喻戶曉,是非常知名的洋品牌。但從去年開始,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陷入經營業績不佳的泥潭中,主要是手機業務下跌,電視業務不佳,而白電業務遲遲找不到規?;黄瓶?,所以在中國市場的員工數量減少近兩成。近日更是收縮業務,進行架構調整,并有意向繼續減員。
隨后中國媒體披露,從今年7月1日起,三星電子開始撤銷在中國的經營實體,原有東北支社、華北支社等七大支社,重新調整32個管轄區域。而且架構調整后,三星電子可能會繼續減員。這些都是直接與三星電子中國市場密切相關的部門和環節。機構調整和裁員無疑是三星電子重新調整盈虧平衡的一項重要手段。
在此之前,三星電子在中國并未宣布過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因為一直處在節節上漲的通道中。今年初曾有媒體報道稱,三星電子將調整中國市場的銷售業務和體系,可能導致三分之一的員工失去崗位。即便到現在,三星總部仍然稱是業務重組所需,中國三星電子整體人力規模的變化與各法人機構人力需求變化相關,并無公司層面的裁員。
不過一線市場的情況卻更糟糕。有三星員工表示,今年3月份開始,員工的工資發放機制也發生變化。不再按照之前的13薪制發放。調整后每月的工資中60%——70%工資按月正常發放,其他的30%——40%中會按照KPI考核在年底統一發放,而第13個月薪水則會分配到12個月平均發放。
自2016年以來,三星電子在市場上一直風波不斷,涉及產品和品牌兩個層面。包括NOTE7爆炸事件和三星接班人丑聞,不管是品牌形象還是市場份額都有不小影響。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三星主要業務手機,不只是在中國,在全球都出現應聲下跌。
在中國手機市場,三星電子去年更是遭遇重大挫折。外部市場機構的數據顯示,去年三星電子在華智能手機銷量大幅暴跌六成,幾乎是跌幅最大的廠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排名也出現了滑坡。不但是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超越三星,包括華為、OPPO、vivo等中國廠商,也正在加快搶奪三星的份額。
同樣在彩電市場上,目前三星電視已經被海信、TCL、創維等同行遠遠甩在身上,市場零售量占比下跌。而在高端市場上,三星則面臨著索尼的封頂式競爭,導致其上下雙向受壓,可以說是相當的艱難。市場份額直線下跌。而空冰洗等白電,則一直在三星在中國市場上的短板和軟助,面臨著“做不大、做不強、上不去,只能跌“的泥潭掙扎。
雖然一直以來,三星電子的財報中未對中國市場的業績做出細分和解讀,但是2016年年度其在中國經營業務的虧損額度應該不小。因此,2017年公司應該會集中精力進行員工的重組,業務優化,以及市場經營轉型。一方面,通過裁員以減少費用支出;另一方面,轉戰高端市場,充規模保利潤,提升公司的利潤水平。目前來看,這一動作的難度和壓力不小。
在中國市場上,三星白電一直不溫不火,處在市場邊緣地帶;彩電產品遭遇索尼和海信的圍追堵截,處境尷尬;只有手機業務表現良好,如今也是“群雄爭霸”難以突破。可以說,裁員只是三星電子主動應對虧損做出的第一步調整,接下來需要更長時間、尋找更多的手段扭虧 。可以看到,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已經節節敗退,翻身仗不容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