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享經濟”標簽貼向家電,是否掛羊頭賣狗肉?)
【PConline 資訊】共享經濟就像一股蒸發著陳醋的熱風,所經之處,滿滿的酸意。每個人都張大著鼻孔,伸長了舌頭用盡所有感官去碰撞它,可總是捕風捉影又意猶未盡。共享經濟的癮,在資本的慫恿之下儼然已經變成了“過剩”經濟和“泡沫”經濟,成為了大鱷手中圈錢收租搶數據的新手段。
從Airbnb到Uber,從滴滴到小黃,以及現在的共享充電寶、KTV、雨傘、籃球、按摩椅。共享時代,共享的底線在哪?看到外面的小黃、小藍、小綠單車就覺得有些惆悵,留給新創業者的顏色還剩幾種呢?naive!共享單車的下半場是調色盤的戰爭。其實這些都不是我關心的, 請問什么時候有共享女朋友?
言歸正傳,最近共享經濟也蔓延到了家電圈。一個是“共享洗衣機”,一個是“共享電視”。
共享洗衣機:上街干嘛去?洗衣服去!據悉在上海徐匯龍華中路的一家商場內,出現了兩臺“共享”洗衣機和一臺“共享”烘干機。其中18KG容量的洗衣機價格為40元/桶,8KG容量的洗衣機為20元/桶,18KG容量的烘干機為10元/15分鐘。雖然吖真貴,但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大學宿舍水房7塊錢一次的不也叫“共享洗衣機”?
在高校當中,對這種洗衣方式的需求的確比較大,因為宿舍很少會配備洗衣機,學生群體的體量又非常大,所以公共的洗衣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一些家電企業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比如美的集團旗下智能洗衣房“美美洗”、海爾集團旗下“海爾洗衣”都已經進軍到了部分高校。
但是這種自主式的共享出現在商場,總覺得有些尷尬。很多家庭都已經有洗衣機了,普通的衣服根本沒必要拿出來洗。而且這個地址設定在商場,把一堆衣物運到商場不嫌麻煩嗎?
那這種“共享洗衣機”唯一的意義可能是家里的洗衣機沒辦法清洗的東西,比如窗簾。但一切共享經濟的意義不都是創造更多的便利,節約 更多的資源嗎?共享洗衣機的位置是固定的,這就意味著消費者使用它的時間成本和距離成本都會增加,不比流動的共享單車和汽車,雖然同樣也是租賃,但是明顯要方便很多。
如果從所有成本的總開銷來計算,以最便宜的20元/桶,加上一送一取來回折騰,想必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買一臺洗衣機回家吧?
另外衛生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有人拿來洗內褲,有人拿來洗襪子,洗衣機長期處于潮濕狀態很容易滋生細菌、真菌,再加上各種不確定的衣物很有可能造成交叉污染。盡管有些廠商宣傳洗衣機殺菌率在99.5%,但是在沒有明確的監管機制出臺之前,僅憑企業的良心來確保衛生情況,反正我是不大敢嘗試的。
所謂的“共享洗衣機”更像是公共洗衣機,在美國的中低收入人群中比較流行,但是他們會進行專門的保養、維護,以及嚴格的衛生檢查制度。“共享”的標簽容易貼,但是共享的運作并不簡單。
共享電視:賺會員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廣告5月16日樂視的新品發布會上宣布了一個消息“樂視電視將引入共享模式”。什么是“共享電視”,看看梁軍怎么解釋的:
樂視將要推出的“共享電視”則跳出了“硬件共享”的層面,提出讓用戶通過參與電視機的大屏運營(觀看廣告獲得成長值、直接購買后續服務等形式)的方式獲得收益,收益將以樂視影視會員形式返還,以將要上市的售價4599元的55吋共享電視X55M為例,最終用戶最多可以獲得價值1770元的會員資質。
同時梁軍還不忘與時下大熱的共享單車互懟一下,他說共享單車是原始的租賃模式,是偽共享。門檻非常低,低到顏色已經不夠用了。而“共享電視”是讓用戶參與運營創造價值,同時共享價值。
樂視再一次重新定義了什么叫做“共享”,共享也要被“化反”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這樣的共享模式與兌換會員積分好像并沒有什么區別,那樂視真的就是在考驗人民群眾的智商了。我們仔細的分析“共享電視”的模式,會發現一個邏輯上的矛盾。如果你想通過“共享”的方式持續的擁有樂視影視會員,你就需要持續的在樂視電視上看廣告,那我擁有樂視影視會員的意義是為了看廣告?難道不是為了免廣告嗎?
如果把看廣告的收益以現金的形式回饋到用戶,那才會真正的勾起人們的興趣。僅通過獲取會員的形式來增強用戶的粘性,我想多數人是不會買賬的。據說這個完成觀看廣告的任務還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年度開機達到227天。不知道是我被電視機看,還是我要看電視機。
總結:共享的概念本意是好的,將閑置的資源激活,將“擁有權”和“使用權”拆分。可是在中國互聯網浪潮的共享經濟中,大多數卻是由科技公司主導的“租賃服務”,而閑置產品的屬性變成了再造產品,其目的也不再是社會資源的有效分配,而變成了收集數據的手段,變成了資本搶占數據入口的戰場。所以就衍生出了很多沒有需求、十分雞肋的共享產品。當然這股夾雜著陳醋的熱風一過,大把無處安放的鈔票一燒完,一切又會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