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互聯網時代,家電廠商就不用靠硬件盈利了?誰說賣硬件賺差價,對很多家電廠商來說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當前,對于全球消費電子、電器、 企業來說,靠內容和服務盈利的道路還很漫長,仍然是硬件盈利當道。

喬華||撰稿
一個屬于消費電子硬件盈利的黃金時期,正在到來?5月下旬,索尼舉行經營方針說明會上,公司CEO平井一夫就2012年就任以來的改革,特別是電視、游戲機等消費電子硬件,與金融、娛樂等業務一起實現全面盈利,進行公開說明。同時,他還透露,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索尼有望時隔20年創出利潤新高。即營業利潤5000億日元和凈資產收益率10%以上。
事實上最近幾年來,索尼電視正是憑借對于硬件價值的再造與重塑,成功占據全球高端彩電市場。從而跳出了與三星、LG,以及海信、TCL等對手的規?;绕?,而是追求經營質量和經營利潤的最大化??梢哉f,索尼成功通過在液晶電視上的硬件產品再造,實現這一目標。由此,在今年以來,索尼的成功經驗也成為很多中國和韓國企業學習并追趕的目標。
過去幾年在中國彩電市場上,以海信為代表的領軍企業,則通過ULED電視,以及激光電視等差異化新品的打造,從而以硬件為突破口實現量增利漲。不僅在中國市場上實現連續10多年的行業領跑,而且還積極拓展歐美等海外市場。目前海信主打的激光電視和ULED電視已經實現了全球化上市推廣和引爆。
雖然過去幾年,以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所謂的生態模式背靠“投資者燒錢”玩法,沖擊大量傳統彩電企業的硬件盈利模式。通過全面拉低硬件產品的價格,并且借助所謂的生態平臺靠內容和服務盈利。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并且讓大量傳統彩電企業開始懷疑自身的“硬件盈利”模式和路徑。
不過今年以來,隨著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在市場上競爭的“偃旗息鼓”,以及索尼、海信等彩電企業憑借重塑電視硬件自身的商業價值,成功取得了在規模增長乏力下的利潤增長。從而進一步向外界釋放出消費電子硬件的商業價值與魅力所在。最近幾年來,索尼就一直在推動通過作為與消費者最終接觸點的硬件來傳遞感性“最后一英寸”戰略,謀求將有吸引力的硬件與互聯網和服務結合起來,進一步將消費電子硬件更好地適應用戶需求。
當前全球消費電子、電器的硬件創新已經走到了一個發展的新拐點。一方面,硬件的價值被重塑后,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可以更好地迎合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硬件通過與內容、服務的對接后,創造出新的用戶體驗,由此也帶來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