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燈飾照明行業在經濟緊缺時代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一大批燈人完成了原始積累,躋身高收入階層。照明企業快速崛起,品牌化進程飛速發展,燈飾企業受限于產品特性和規模,長期停留在產品競爭階段。一直以來,行業人士恪守本職堅守商業規則,廠家不到燈具市場開店,經銷商也不到生產基地開廠,大家各司其職,攜手發展,即使有不守規則的也是少數。
近年來,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行業經營壓力劇增,有部分廠商為了自身利益開始不擇手段、踐踏規則,搞得行業烏煙瘴氣。
首先,燈具制造企業在原材料使用中以次充好、假冒偽劣大行其道。以目前風靡的銅燈為例,用于做燈具銅材應該是國標H65黃銅,銅的含量63.5-68%,也有用國標的H59黃銅,銅的含量57-60%,不是這個范圍之內的都屬于非標銅材。調研中發現,配件市場上使用的大多是含量50%以內的銅材,有的含鐵量過高,做出來的“全銅燈”磁鐵都可以吸上去,更有甚者,用含銅量極低的鋅合金、鐵材鍍上一層銅,也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做的是“全銅燈”。
其次,在燈具制作工藝上,打磨、噴涂、電鍍、裝配、檢測等也都有明確、詳實的準則,但有的廠家一味降低成本,根本不會按照流程操作,簡化甚至省略某些環節,與行業倡導的“工匠精神”格格不入。
第三,模仿抄襲毫無底線。工廠設計出好的產品,還沒投入生產,就被競爭對手或派過來的“臥底”盯梢,修改了哪些,規格尺寸多少,設計理念是什么,設計師是誰……一清二楚,等到確認設計版發到配件廠開了磨具,原創的廠家下單300套,配件廠為了降低磨具成本不得不加量生產3000-5000套,結果原創者一年或許只能賣300套,配件廠通過“仿冒者”可能已經銷售了2700-4700套,這哪是同行侵犯專利,根本就是配件廠監守自盜。
“原創”工廠老板血淚控訴:我好不容易在歐洲抄過來的,你不可以無恥到像我仿冒別人那般仿冒我!
第四,在燈具銷售環節廠商博弈毫無底線:
經銷商“掛羊頭賣狗肉”以次充好欺詐消費者;
廠家也不守規則,一邊發展專賣店,一邊以自己的“直營店”、“工程部”等與經銷商搶訂單,為了銷量,完全不顧忌代理商利益。有的大品牌對品牌代理商沒有采取市場保護,甚至在某省會同一市場加盟店多達19家,只要買通辦事處經理就給代理權已成為當地公開的秘密;
有實力的經銷商也不安分守己,邊做經銷商邊到生產基地開廠的比比皆是。
最后,在人力資源方面,廠商、賣場和行業服務機構一味地去同行企業挖人。在知名燈具企業門口,時常發現同行企業負責人過去蹲守挖人,有的甚至明目張膽地堵到車間門口挖技術人才。
群狼環飼之外,更可怕的還有家賊,有個別營銷總監、廠長、設計等核心高管利用自身職務便利花老板的錢,交自己的朋友,待掌握的公司資源后便自立門戶,與東家做一模一樣的產品,一邊利用其資源賺錢,一邊還詆毀東家。
目前看來,或許恪守規則、堅持原創、堅守制造工藝、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企業未必比得上投機取巧、偷工減料、假冒偽劣賺錢來的快,但從長遠來看,做得好的必然都是堅守自己領域,遵守行業規則的企業和經銷商。
行業規則的底線應該是符合國家的基本標準,在材料使用、制造工藝、原創設計、規格尺寸等方面依照詳細的數據標準和操作規程達到合格標準。我們希望行業有識之士,以身作則,堅守基本的國家標準,共同制定并通力維護行業規則,樹立行業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