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互聯網電視市場再起波瀾,小米、樂視、TCL及長虹四大電視品牌商不約而同的發布具有語音交互功能的新款互聯網電視,將人工智能語音技術推向前臺。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的熱度上漲,今年智能家電產業或將迎來“人工智能時代”。其中,語音交互技術全面普及智能電視終端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相關專家分析指出,語音交互從品牌商的角度來看,仍需注意實用性問題。
智能電視新品集體爆發語音交互功能成新寵
3月下旬,小米4A、樂視超4代、長虹CHiQ以及TCL的“雷鳥”系列智能電視相繼亮相,雖然各有千秋,但顯著特點都帶有語音交互功能,仿佛一下子將智能電視帶入了人工智能時代;同時預示著整個智能家電市場或將掀起一場角逐語音交互應用的市場熱潮。
幾乎同一時間,有沒有語音交互功能,成為衡量智能家電產品是否能跟得上市場節奏的標準。但筆者發現,雖然品牌商推出的新品都稱有語音交互功能,但其側重點卻有所不同。如樂視超4電視搭載語音搜索功能,可區分聲音性別;長虹CHiQ的語音交互則把電視做成了智能硬件互聯互通的終端;而小米電視4A則主打用戶體驗牌。
產業迎來人工智能時代
實際上,這次智能電視新品扎堆推廣人工智能語音技術,也與外部環境有關。從宏觀層面上看,從智能硬件產業發展至今,長期以來便受困于“內熱外冷”的行業現狀,市場不溫不火,需要有顛覆性的智能產品問世;而從微觀市場角度分析,軟件性能越來越同質化的智能電視產品只有繼續深挖差異化賣點,才能再次撬動消費市場帶來產品增量。
因此,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的應用,也被賦予更多使命。不過這需要一個前提,即語音交互應用技術需要有一定產業積累,才能推動品牌商的技術革新。語音交互技術雖然并不新鮮,手機端也早已普及,但遺憾的是,由于用戶行為習慣及無法克服相關技術難點等原因,事實上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的功能并未深入人心,也未被智能家電所普及。
但今年卻有所不同,隨著國家智能 家居 示范工程的實施,人工智能首次被納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內,在政府的推動下,人工智能語音技術有了迅猛的發展。如科大訊飛、出門問問、搜狗語音等公司的高速增長,也給智能電視品牌商帶來了更多的合作空間和選擇。
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真正的智能家電產品不僅僅是實現通信連接,更要在人與設備間的交互上不斷進化,以交互為基礎,最終實現設備對人的需求的自動響應和自動運行。
分析人士:行業下一突破口功能實用性是關鍵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應用將是智能家電產品由低端化轉向高端化、智能化的突破口。“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甚至可能超過人的智能。”梁振鵬表示。
但即便如此,人工智能語音技術與智能硬件的融合仍需要注意許多關鍵因素。梁振鵬認為,人工智能語音技術運用到智能硬件中去并完成用戶的需求至少要有三個層面:識別-交互-響應,甚至在日后還能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對用戶潛在需求的挖掘。“當然,論及品牌商開發語音交互功能應注意的問題,還是功能實用性原則。因為不論用在哪個硬件產品上,實用性都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梁振鵬坦言,如果用戶說一大堆話,打開語音質量還不如用傳統遙控器操作方便,就肯定會對人工智能語音的市場滲透率造成影響。因此,品牌商在選擇推廣技術時,首先應考慮應用簡潔、便利,優化用戶體驗,在這個基礎上深入研發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技術。(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