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將廢舊家具等雜物堆放在樓道間,不僅影響了樓道間的環境狀況,而且也造成樓道間擁堵,給鄰居的出行帶來不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近一段時期,記者在部分社區走訪中了解到,不少居民將廢舊家具等堆放在樓道間,成為社區文明創建工作中一個頭痛的問題。
廢舊家具成了樓道“攔路虎”
“我放在樓道間的舊家具,竟然被社區清理了。”日前,家住解放西村的汪先生向本報反映,前些年他家進行裝修,淘汰了一些舊家具,覺得扔了可惜,賣吧又沒人收,便堆放在樓道間了。前些日子,社區竟然把這些舊家具清理了,這讓他感到很不爽。
“按照文明創建工作的有關要求,樓道間是不允許堆放雜物的。”螺螄山社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汪先生將廢舊家具等雜物長期堆放在樓道間,不僅影響了樓道間的環境狀況,而且也影響了鄰居的正常出行,居民們對此頗有微詞,希望社區能予以清理。該社區多次與汪先生進行了溝通,要求其自行予以處理,把樓道讓出來,但汪先生一直沒有進行處理。為此,該社區采取突擊清理行動,對汪先生堆放在樓道間的雜物進行了清理。
記者從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更新換代也日益頻繁,但淘汰下來的家具如何處理,卻讓不少居民感覺“傷腦筋”:扔了吧覺得可惜,想賣吧卻沒人收,廢舊家具成了“雞肋”,處理成了一道難題。于是,有的居民便把廢舊家具長期堆放在樓道間,成為樓道間的“攔路虎”和衛生死角,這種現象在不少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為了凈化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小區的整體形象,按照文明創建工作要求,對居民堆放在樓道間的雜物,社區通常要求居民自行予以清理,在居民沒有及時清理的情況下,則采取突擊行動進行清理。
采訪中不少居民認為,在樓道間堆放廢舊家具等雜物,將公共場所占為己用,是一種不文明行為,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理當受到譴責并予以清理,把公共樓道間讓出來。大家對社區清理行動普遍表示理解與支持。
如何處理廢舊家具成難題
記者隔壁新近搬來一戶鄰居,在裝修期間,將很多淘汰下來的舊家具扔到樓下垃圾桶旁,多日沒有清理走,讓清潔工頗為犯難,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后來,周邊的一位老人看到了,將這些廢舊家具砸了,搬回家當燒水爐柴火。
家具的更新換代,舊家具除了“一扔了之”,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處理途徑呢?不少市民或許會想到賣給收破爛的。但幾天前,準備搬家的曹先生卻遇到一個難題。“現在連收破爛的都不收舊家具了。”曹先生說,他本想將舊沙發、茶幾和床賣給收破爛的,可對方一點不感興趣。最后,曹先生只好貼錢給收破爛的,對方才同意幫他把這些舊家具搬走。記者走訪中發現,廢品回收點大多只回收廢舊金屬類的物品,因為嫌舊家具回收利潤不高,對舊家具回收普遍沒有興趣。
采訪中市民章女士告訴記者,以前收破爛的還回收舊家具,現在他們都不要了,居民想處理都找不到地方。章女士說,我市在很多小區設置了舊衣服回收箱,有效解決了市民舊衣物處理問題,但大件的舊沙發、舊衣櫥、舊床等廢舊家具,不可能像這樣建立回收渠道。采訪中市民劉先生建議,能否在社區設立一個舊家具中轉站,集中回收居民淘汰的舊家具,捐贈給需要的困難家庭,但前提是居民愿意免費捐獻,需要的家庭不嫌家具是舊的。對此,社區普遍表示了反對意見,認為社區沒有人員和精力去管理,同時社區也找不到堆放舊家具的場所,而且接收后如何處理也是難題,好點的家具可以考慮捐給困難家庭,破損、毀壞的廢舊家具處理就很困難。據了解,兩年前,為了解決居民舊家具處理問題,朝陽社區曾嘗試在小區設立了幾個舊家具集中堆放點,結果也成了垃圾堆放點,居民對此意見很大,最后只好予以取締了。
記者從走訪中了解到,由于不知道廢舊家具扔到哪兒合適,一些居民便將廢舊家具隨意扔在樓下,亂扔廢舊家具現象在很多小區普遍存在,也讓社區和清潔工犯難。據了解,國家建設部出臺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有關規定,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應按規定時間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場所。按照相關規定,市民如果有類似床墊、沙發、衣柜等大型的生活垃圾要丟棄,應該自行運往垃圾中轉站,以便環衛部門統一做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