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產汽車、國產手機等國貨備受國人寵愛。從今年開始,這股“國貨風”刮到了小家電市場,以愛仕達為首的實力派民企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愛仕達制造的炊具已在美國、法國、德國國際市場亮相,據悉,愛仕達是美國Calphalon、德國Berndes、法國LECREUSET等國外一線大牌炊具ODM商,去年其25億銷售額中,有三分之一是給國外一線大牌代加工,而愛仕達自有品牌在國內表現也相當亮眼,增長強勁。記者了解到,愛仕達是最近國家質監總局在浙江走訪愛仕達時,讓隨行央媒為中國制造喊話,力挺像愛仕達這種質量優秀的中國制造企業。
超六成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相較10年前進步非常大
繼成功迎娶“瑞典公主”沃爾沃、收編“英倫紳士”英國錳銅集團后,今年春節,李書福又開始滿世界跑,打算繼續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
無獨有偶,小家電行業翹楚、浙江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合林前一陣子也沒閑著,意圖在國外品牌的并購之路上邁出一大步,使得企業走向國際化。
“去年刷朋友圈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在曬赴國外‘買買買’的成果。還有微商在做代購的業務,似乎國外的東西就一定比國內好。這讓我們在思考,作為傳統制造型企業,憑什么能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在陳合林看來,中國人愿買,外國商愿賣,只要雙方沒有強買強賣,只要明碼標價,只要正常納稅,這樣的買賣就是市場經濟里的尋常事。這也說明了我們國家消費者的購買力旺盛,消費理念和生活觀念有了巨大改變。但作為中國制造的一員,不由得十分痛心:中國人為什么不選擇中國制造的產品?中國制造在國際上如何提高聲譽?中國品牌如何獲得國際認可?
讓陳合林稍感欣慰的是,僅僅一年的時間,風向似乎變了,國人從熱衷到日本、韓國、歐洲掃貨到擦亮眼睛,瞄準國產爆款,國人的消費觀念悄然發生了變化。
有趣的是,本月初,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就中國制造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制造日益受到國人青睞。
調查結果顯示,有6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和10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有41.4%的人認可中國制造,49.2%的人對中國制造認可程度一般,7.2%的受訪者還不太認可中國制造,僅1.3%的受訪者完全不認可中國制造。
10年過去了,中國制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調查顯示,受訪者對中國制造的印象已經擺脫了“物美價廉”的標簽,認為其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調查中,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的產品具有價格相對低廉(52.3%)和質量過硬(53.7%)的特點。其他特點包括:消耗低,效率高(45.5%),工藝講究,設計人性化(41.3%)和科技含量高(30.1%)等。
據了解,中國制造現在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被輕視。麥肯錫咨詢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假如質量和價格同等,62%的中國消費者現在更青睞國產品牌。
國貨要贏得消費者,一定要勇于技術革命與創新
格力空調、華為手機、愛仕達IH電飯煲……就在“國貨風”起風之際,陳合林敏銳地嗅到了機會,抓住了風口。
負責生產、供應鏈的愛仕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經過多年的研發,國產品牌愛仕達生產的IH電飯煲在網上一炮打響,成為爆款。今年,他們又研發了鈦健康系列炒鍋。“鈦與人體組織和血液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植入人體,表面在自然光線下具有天然抗菌功能,被醫療界廣泛運用。但這項技術工藝難度很高,鈦合金熱傳導率低、加工硬化嚴重,與刀具的親和性高,塑性變形小等4個特點是造成鈦合金難以加工的本質原因。其被切削指數只相當于是削鋼的20%。”
“去年我們收購了錢江機器人51%的股權,這只是我們深耕自主技術研發的第一步。”陳合林透露,愛仕達的核心技術,包括減速器、控制器都是自主研發的,已經接近日本的技術水平。在收購機器人企業股份后,愛仕達會建設智能化工廠,對現有制造設備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此外在智能家電領域愛仕達將打出更加漂亮的一仗,智能機器人的廣泛運用能提高電飯煲產品穩定性,減少工人誤操作,使得質量和穩定性大幅提升。陳合林說,愛仕達還在智能 家居 上下功夫。對產品做了智能化的升級,內設個性化的菜單,更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為何德國炊具,日本電飯煲備受消費者青睞,是因為他們的制造精度非常好,國貨與國際高端品牌的差距往往就體現在細節上。此前不少國內土生土長的品牌雖然模仿能力很強,但產品的壽命、穩定性、可靠性沒人家好。李克強總理一直強調工匠精神,我覺得所謂工匠精神,就是關注細節,精益求精。”陳合林分析說,未來20—30年,自動化機器人是大勢所趨。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降低人工成本,用機器換人是革命之路上永恒的主題。引進了機器人流水線后,不光自己可以生產品牌產品,還可以為其他品牌代工,實現自動化平臺。也是一種使命。
負責生產、供應鏈的愛仕達相關負責人表示,愛仕達會在國貨之路上越走越遠。消費者都是聰明的,在貨比三家后能精準地識別好貨。我們不可能強迫他們買國貨,但只要信息對稱,一些價廉物美的中國好貨同樣會受到青睞。只有堅持走自主正向研發之路,產品實力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開始逐漸與部分合資品牌比肩甚至是超越。那么才會有更多的國人追求貨真價實的好國貨,而非洋品牌。
對于陳合林來說,愛仕達的雄心不止于此。他認為,中國制造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取決于技術革新。在陳合林看來,中國質量、智能制造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關鍵路徑,而這也是愛仕達未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