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五年的市場看,煙灶行業正在經歷一個漫長的盤整波動期。市場增速起伏不定、內部分化加劇進行、渠道建設摸索施行、剛需和消費升級并行共存、企業競爭層面的新焦點不斷涌現等等,構成了這一階段行業的重要特征,而且,在2016年表現尤為明顯。
市場小幅回暖
煙機和灶具,作為廚電行業的根基和核心,最能夠代表廚電行業現階段的發展特征。在市場增長上,如果剔除掉新近崛起的品類,廚電市場在新常態的大環境下,正經歷一個調整期。
國家信息中心的煙灶數據顯示2016年1-9月,全國家用燃氣灶具累計完成產量同比增長7.93%,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了4.13個百分點。房地產回暖帶來的剛需釋放和消費升級帶來的變化都加劇了煙灶市場的回暖,在85后、90后擔當消費主力軍的現實之下,起點就是高標準的消費需求,加之原有產品更新換代,這極大地激發了工廠層面在研發、推廣方面的積極性。
就當前煙灶行業的品牌陣營來看,仍舊不能說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格局。在近兩年形成的以老板、方太、美的、華帝組成的新四國陣營中,在銷售業績上并無大數量級的差異。伴隨著各自運作而帶來的增幅,四國之間的排名仍舊具備變化的可能。
同時,第二陣營中,萬和憑借戰略聚焦在2016年獲得了穩定的發展,2016年1-9月份營收同比增長幅度超過12%,煙灶板塊的增幅也超過5%。原先與之比肩的萬家樂則在2015、2016年連續兩年出現了下滑,格局也較為微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科恩電器為代表的這一陣營,通過強力推進基礎營銷工作,在產品、渠道拓展和渠道梳理、企業內部管理上狠下功夫,同時在終端上加大力度,強力幫助經銷商打開終端出貨口,延續著2015年的增長,2016年再次獲得兩位數的增長。這為所有同類型企業樹立了一個標桿。可以想見的是,未來的廚電市場,在競爭維度上將更為寬廣。
競爭層次拉升
坦率的說,2016年煙灶行業的競爭,早已突破了煙灶產品本身的范疇,而是拉升到企業層面,包含著企業戰略、制造實力、品牌張力、渠道構建力、營銷團隊水平等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的爭奪和比拼。
2016年“工匠精神”成為絕大部分企業所倡導的理念之一。這一精神的提倡,對整個行業回歸產品、聚焦品質是一個正向的推力,其最大作用可以看成是當前浮躁的商業環境中對專注、專業精神的一次呼喚和價值重估,其作用不容小覷。
從全年行業運行來看,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思路更加開闊。作為戰場的陣地,也是以煙灶為基礎一再進行提升。
首先是煙灶本身的縱深拓展。圍繞著煙機和灶具生情造景,2016年涌現出方太的歐近跨界“星魔方”、美的廚電與兄弟單位聯合研發的“天境”煙機、老板電器進一步夯實智能大吸力的定位,科恩推出的“圣火”灶具、變頻煙機等等。
其次是以煙灶為基礎進行的橫向拓展。如:老板電器在2016年上半年明確提出“保衛煙灶消、打贏嵌入式”的口號,就明確提出了這種擴張思路。方太在鎖定煙灶領軍企業位置的同時,藉水槽式洗碗機帶來的洗碗機市場大熱。科恩以煙灶為基礎在凈水器、集成環保灶領域大顯身手等等。近年來,新興的嵌入式廚電、凈水和洗碗機,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傳統煙灶企業。
再次是智能化帶來的新機遇。從企業的競爭層面而言,各個企業的競爭已經轉變為互聯網時代的平臺競爭和生態圈競爭。以企業文化和品牌內涵為核心、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構建企業自身的生態圈正在成為高層次的競爭。如:老板電器在2016年3月份就開始提出的綠色廚房生態圈,并一口氣推出了多款新品。科恩電器在2016年開啟廚房能效革命,推出的變頻煙機、大火力灶具均達到甚至遠超國家一級能效標準。方太則是借2016年的歐近跨界“星魔方”和線下的生活家,展示自己突破界與限的生活表達,強調方太所倡導的品質生活、品位生活理念。
渠道構建:下沉與上升并舉、重點與多維并行
近三年,甚至近五年企業都在努力。線上和線下到底誰是重點,該如何破解二者之間的矛盾和摩擦也早已不再爭論。以用戶為核心,一切以讓消費者更方便快捷為宗旨的線上線下全渠道互補發展正成為行業的主流思想。
以美的廚電為例,2016年,依托集團多品類協同優勢,美的廚電在線下深入拓展旗艦店、蘇寧、國美、區域性連鎖(TOP100)、小區域連鎖(VIP200)和鄉鎮專賣店 6 大渠道,實現從鄉鎮到超一線城市不同層級市場的渠道布局,為公司內銷市場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再以老板電器2016上半年的運作為例,則是在全國范圍內深入推進渠道變革、實施“千人合伙人計劃”,根據拆分區域趨小的特征,創新了代理公司本部事業合伙人和三四級市場的激勵分享模式,使渠道變革持續順利開展,全國新增城市公司數量達到46個。
科恩則是在渠道上,推動營銷和渠道的精細化管理,將銷售服務前移;同時持續加快專賣店建設步伐,持續加強終端建設,配合“育商強商”戰略,對終端門店進行升級改造,在2016年度科恩全國專賣店超2100家;在工程渠道方面,與央視、高鐵、全國性車站等形成工程代理合作。
正如前文所述,在渠道構建上,方向和思路不再是猶豫搖擺的問題。渠道下沉是為了更好的接觸消費者,提升管理水平,加重旗艦店、體驗店的建設也是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重視線下體驗是為了更好地吸引消費者、重視線上渠道的拓展也是為了更方便快捷地服務消費者——這一切相對于十年前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渠道建設不再是工廠主導的思維,而是轉向怎樣有利于接觸消費者、服務消費者,進而更多地賣貨。
一個更值得所有從業者重視的事實是,近年來,尤其是2015年開始大規模開始的、以工廠為主導的大規模終端促銷在2016年正向深入發展。廠從幕后直接走向臺前,這意味著代理商和經銷商的層級要被壓縮并重新定位。借助互聯網的交互平臺,當經銷商的集客功能和信息傳遞功能被時代解構,專業化的物流配送和安裝售后服務或許會成為構成未來流通環節存在的基礎,盡管這一趨勢目前還不明顯。
未來:壓力和機會對每個企業是平等但不是均等的
盡管煙灶市場乃至廚電市場的發展與房地產市場枯榮共振,但這種共振是有時間距離的,更確切地說是表現在曲線上的起伏同步而非時間上的同步進行。我們承認房地產市場和廚電 家裝 的唇齒相依,就必須對房地產市場有冷靜和客觀的認知——各方考量之下,盡管有一時的熱炒,但不會有長期的大熱。
在2016年最末一個月,國家環保部門對珠三角地區的突擊檢查而帶來的一大批小企業哀嚎連連,可以想見的是,節能環保的成本投入或許會成為未來企業的另一項重要成本支出。當然這僅是針對行業整體而言,對行業領先企業或者有著扎實運作功力的企業而言,這樣的平淡甚至是壓力重重的大背景,恰恰是其蠶食市場、虎口奪食的最佳時機。
壓力很多,但可以展望的有利因素也一點不少,例如,人均收入提升的大背景和年輕消費群體的涌來、城鎮化持續深入帶來的剛需釋放、超過16億臺家電產品存量基數帶來的更新換代、16億的消費人口基數和開放的二胎政策帶來的市場機會等等。
只要是開放的市場競爭,就必然會有優勝劣汰。同樣的壓力和機會,放在資源、稟賦各不相同的企業面前,其結果可以判若云泥。而這,才是優勝劣汰這把刀最為鋒利的部分。中國復雜的區域市場環境在過去的三十年時間曾經容納過無數個小企業和擦邊球企業。未來,市場和政策的威力將會愈加顯現,這是一個逐漸的水落石出的過程,不會永遠定格在哪一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