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剛過,北方地區已經進入采暖季,全國多地也已紛紛開展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4%,同比微降。其中,京津冀區域PM2.5和PM10濃度同比均上升一成左右。“藍天保衛戰”仍刻不容緩。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作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導文件,就各項具體環節、細節做了明確規定,如“各地要組織開展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狀況摸底排查工作,重點是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等行業和鍋爐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輸送以及生產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 隨著“最嚴停工令”的到來,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東、四川、陜西等省份已明確規定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施工等停工。作為受波及行業之一的建筑業,卻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不同境況。
山東濟南東城杭蕭鋼構,近日迎來了山東省濟南市重點項目建設督查評議團。作為濟南市首個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筑產業基地,濟南東城杭蕭,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筑,實現發展高端產業并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考察團成員對此紛紛表示贊許,有專家現場表示,濟南東城杭蕭為齊魯大地推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發展,實現傳統建筑企業向綠色環保的建筑產業現代化方向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由于鋼結構帶著裝備制造業工業化的基
因來到建筑業,具有“輕、快、好、省”的獨特優勢,以及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綠色、環保、得房率高、抗震等八大優點,是綠色建筑最重要的代表。面對“最嚴停工令”,濟南東城杭蕭鋼構這個冬天的建造施工,受影響的程度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今年9月,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率和時間,山東省印發了《山東省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實施細則》。該實施細則實施范圍為山東全省17個設區市,重點是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7個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嚴格落實為期4個月的“限土令”,土石方作業將停工。
濟南東城杭蕭鋼構,位于山東省內重點監控區域,由于在新舊動能轉化上的前瞻布局和踐行,不但未引發“寒冬”難耐,而且已經初步嘗到了甜頭。目前依托各方優勢,強強聯合,以精湛的工藝,高效的管理,已具備年可生產鋼管束6萬噸、鋼梁鋼柱3萬噸、預制裝配式鋼筋桁架樓承板100萬平方米,可滿足年集成100萬平米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生產需求,當前正準備啟動二期建設。
據悉,濟南東城杭蕭鋼構是由章丘二建與國內首家鋼結構上市公司杭蕭鋼構共同投資建設,專業從事裝配式鋼結構綠色建筑的工程設計、加工制造、施工安裝,綠色建材與部品集成的綠色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項目共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2017年3月1日開工,10月1日運行,歷時3個月,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這樣的“共贏互利”模式的企業,不僅在山東,在全國26個省市(直轄市、自治區),杭蕭鋼構的合作企業已達71個。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下,杭蕭鋼構將自主創新研發的“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進行技術、品牌、管理等輸出,以資源許可的方式開啟新的商業合作模式,與區域有實力的房地產企業、建筑企業、鋼結構企業等相關聯企業進行合作,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助力和啟迪。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推進,杭蕭鋼構也希望與更多的合作伙伴們在“藍天保衛戰”中同心協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