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濱海房地產有限公司 吳福興
摘要:我國房地產產業要實現站穩現有市場、謀求更大發展目標,必須從文化建設上做文章,形成體系完備、內容完善的房地產行業特色的文化精髓,對外樹立服務品牌,增強競爭力,拓寬市場發展空間,對內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營造凝聚力強的文化氛圍系統,最大限度的激發地產產業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潛力,提高房地產產業的文化底蘊,為實現真正的文化地產做好鋪墊,從而促進和保障新形勢下房地產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創房地產發展的輝煌新格局。
關鍵詞:文化地產、文化元素、文化互動、核心競爭力、文化沉淀
文化地產是一個復合地產概念,它是以文化產業為內容,房地產為載體的地產形態。文化地產能夠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取得雙贏,這既能推動城市發展,同時也必然是未來中國經濟的最大熱點。地產文化是一個被人們經常提及但又實際詮釋不足的理念。是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是用文化引領規劃、建筑設計、園林景觀、營銷體系、物業服務……的系統工程。房地產傳統開發模式是以“建筑”為核心,文化和概念僅作為營銷手段;而文化地產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價值。
現如今,文化地產已經越來越得到開發商和消費者的認同,成為一種地產發展的必然趨勢,就如當年的商業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擁有了自己的“商業文化”一樣,隨著地產的進一步成熟,開發商越來越多地將生活的理念注入到地產,地產也就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房地產文化源遠流長,既源自博大精深的東西方傳統文化,也來自生機勃勃的現代新興文化;既源自統治社會基調的主流文化,更來自富于民族風情、地域特色和群體特征的亞文化。
房地產的開發已經從產品本位時代、住宅生態環境時代發展到了追求建筑文化內涵上,因此,開發商建設的不僅是房子,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設,滿足消費者所追求的某種文化需求。對產品需求已不只是停留在一般功能和結實耐用上,更講求消費的檔次和品位,要求產品能給人以美感和遐想,要有濃烈的“文化味”,體現更廣泛人文關懷的新時代,賦予住宅更多的文化價值和人文關懷。文化地產是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開發模式,是文化產業與房地產業相結合起來的產業模式。
文化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想意識,成為一種主流意識,對世界有巨大影響。文化是一種產品附加值極高的元素,如果能夠在品質優秀的地產項目中注入獨特的文化意境,進一步提高房地產項目的質量和生活品位,進而營造舒適、健康、和諧、智能的居住環境,那么所開發的項目也是最具保值增值潛力的。文化即是經典,當人居的真正內涵已逐漸被房地產開發商所關注時,地產攜手文化,就能締造出多元化相結合的文化地產:藝術之美與建筑文化、城市文明與山水文化、人文環境與教育文化……
“文化地產” 牽涉的范疇比較廣,知識層面、經濟層面、當然還有文化層面等等,它涵蓋了建筑文化、營銷文化、生活文化甚至一個時代的文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房地產業的競爭必然從單一的樓盤硬件上的競爭走向樓盤文化、品牌文化的較量。文化與地產“互動”的結合而產生的地產文化,從本質上說將是最具有強大引導力和推動力的生產力。沒有地產,地產文化將無所依存、無所附和;反之,沒有文化,地產本身也將沒有靈魂,也就不可能有精彩和真正的發展。
文化地產的發展跟我們原來主要以住宅地產為主的,現在大家更多的提到以商業地產為主的概念不同,它的房產建造、設計、利用及改造圍繞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發展服務,為文化單位、文化創造人員,演出、展示、組織、交流等等活動提供活動場所,這是最基礎的一個概念。文化生活的倡導,使業主不僅僅購買到樓盤本身,而且也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而這也造就了不同項目的差異性,成為競爭中突現自己、爭取眼球的重要因素。
房地產文化是一種科學與藝術、經驗與技術相結合的高度綜合性的文化。隨著人民生活的逐漸改善,人們逐漸熱衷于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對居住環境,建筑格調、人文氣息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會越來越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收入、不同的文化愛好會分化不同的群體。地產文化內涵豐富,不單單是建筑本身的外觀形象和建筑風格,也包括社區空間的人居生活、社會交往等活動中所蘊含的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等人居文化,進而形成一種地域文化。
地產渴望文化,文化滋養著地產。 地產文化是地產與文化的和諧統一。文化地產,正是這樣一種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它正以獨有的魅力走進尋常百姓的視界中。遠觀整個房地產大環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關注文化,并以多方渠道展開文化宣傳的陣勢,檔次、品味、帶有濃烈文化主題的城市宜居住宅,對文化地產的追求形成一種狂熱。
房地產發展的未來在文化地產,目前文化產業的不成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文化地產倡導的是有靈魂的建筑,有靈魂的建筑是偉大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地產是通過對地脈的挖掘、文脈的研究、人脈的剖析,將居住者的行為方式、經濟活動與居住理念充分結合,從而去創造出屬于特定地段的特定的建筑,以及特定的建筑所適合的特定人群。房地產作為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載體,必然不斷地吸收和表現最新的文化形態,才能透過沉重的建筑外殼表現出鮮活的生命力。從而促進生活質量,達到真正的安居樂居狀態,因此,文化地產是房地產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周霆.房地產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房地產,2015,(4).
[2]葉劍平,豐雷。中國房地產指數的現狀及趨勢[J].特區經濟,2007,(7).
[3]劉鈞民,王千.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與文化融合的格局[J]. 中國房地產2016,(2).
[4]包亞鈞,汪洪.房地產經濟——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5]匡平,楊燕敏.房地產業常用詞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6] 馬克敏.論我國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制度及其完善[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
[7]程新華,試論文化對提升品牌競爭力的作用,中國經營報,2009.05.16
[8]成思危,中國企業發展戰略的文化思考,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3)
[9]播逸華,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乘積效應.中外企業文化,2005(8):57-58
[10]盧鏗,在文化的高度上競爭——關于文化與地產之間關系的探索,中國房地,2015(4)
[11]陸建華,淺談地產文化的境界,工業企業管理,2009(2):112-113
[12]金錫順,文化繪地產 冰心在玉壺,建設科技,2011(5):25-26
[13]褚保根,文化與房地產企業發展同行,樓市周刊,2016(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