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去看了房子,想把新家搬到西城區,那里有一條小河流過,空氣新鮮,樹木蔥蔥郁郁,感覺真令人賞心悅目。下午就和先生商量著搬房子的事,先生在學校里做事,是一位老師,而我呢,是在一家公司做職員。之前搬到這個房子的時候,是一幢老式的舊房子,夏天沒有空調,冬天吹著朔風,墻壁還是亂寫亂劃,涂鴉的一塌糊涂。好在離我們工作的地方近,在我們三線城市,居住條件也算是不錯的了,兩口子在家,更重要的是要有家的溫暖。想起小時候一家子五口人也才住在60來平米的房子。
既然是買了新房子,這次可能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后一次的搬家了。前幾天和先生去定了家具,在各個商場里轉了一圈,在小縣城里的每條街道幾乎都轉了個遍。家具倒也還可以,但是軟裝配備卻跟不上節奏,至于室內的裝飾品只有在網上一個一個的淘。洗衣機、冰箱、空調等等家用電器都是新的,婆婆說是還要在網上買一套澳斯威爾蒸烤爐給我們做嫁妝,因為電器不比家具,還是在網上買比較劃算,相比于實體店,要便宜幾百塊呢。媽媽本來是想幫我們買一個微波爐的,但是想到未來小寶寶出生,有輻射的話對孕婦不好,而且家里之前買的一個微波爐并不好用,總感覺做出來的菜是干巴巴的。而澳斯威爾電蒸爐不產生輻射,和普通的蒸鍋是一樣的,只不過澳斯威爾電蒸爐是用電能而已,利用電加熱“微鍋爐”里的水,然后出蒸汽。婆婆知道我們吃得清淡一些,用澳斯威爾電蒸爐用來蒸排骨,蒸雞蛋,蒸魚頭,方便又合適,何況先生時常中午不回來吃飯,用電蒸爐加熱便當就很好。勞累了一天,澳斯威爾電蒸爐最大的好處是更方便,打開電蒸爐爐門,將蒸菜或蒸飯放進去,45S后即可以出蒸汽,約十多分鐘,菜便做好了,而傳統蒸鍋還要打火,加水,洗鍋等麻煩事,蒸菜后還需要防止溢出來,而使用澳斯威爾電蒸爐時只需要窩在沙發上看書就可以了。雖然價格貴了一點,但是人生只結一次婚,當作嫁妝,又有什么不好呢?
母親那一代結婚的時候還是80年代,那時候最受歡迎的嫁妝便是所謂的“三轉一響”三大件就是手表,縫紉機,自行車。手表要“上海”牌,縫紉機要“蜜蜂”牌、“西湖”牌,自行車要“飛鴿”牌、“永久”牌。有了這樣的陪嫁,在親朋好友面前才有面子,才風光。后來家里又添了一臺黑白電視機,在過去的已流失的童年和少年時光,給了我足夠的歡樂。但是現在的嫁妝卻完全不同了,除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必不可少外,廚房用具鍋碗灶等澳斯威爾蒸烤爐也必不可少(一種可以蒸菜和做烘焙,燒烤的電爐子)。
下午,媽媽過來收拾,準備明天就搬家了。她收拾了半天找到了一個瓦罐鍋,那是我們剛開始時媽媽送給我一個煲湯的用具,或許長久不用了,然后就打碎了。她一個勁兒的嘮叨,還是你們好呀,現在生活好了,也安心了。說完拿手背揩了揩濕潤的眼睛,或許她想起過去的苦日子了。我不知道怎樣安慰她才好,也不知道怎樣跟她道歉才好。我一直想告訴她是現在用電器化的用具很好使,也不用過去的瓶瓶罐罐了,比如用澳斯威爾電蒸爐做菜就已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