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和瘋狂,似乎已經成了當下最具熱度的兩個詞匯。工匠之心與瘋狂主義,這兩種在中國人身上最為缺失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融為一種標簽——專注、投入與極致。
在極端追求速度與過分講究中正平和之后,我們慢慢意識到,專注地熱愛一件東西、瘋狂地追求極致是種多么可貴的態度。于是,我們想起這樣一群人!
工匠之心 : 一種緩慢且“奢侈”的態度
他們有著自己的驕傲和執著,有著自己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判斷,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刻,同時享受嚴謹執著的成果。在我們這樣一個飛奔的時代,他們難得地保持了一種優雅且“緩慢”的姿態,找回中國制造思維里極度匱乏的極致之心和工匠精神。
兩年煮飯兩噸飯的瘋狂“煮飯哥”黃兵
這群人稱被為“瘋狂煮夫”的人,是美的生活電器的電熱電器首席產品經理黃兵,以及和他并肩作戰的同伴們。他們1年要煮掉200噸米,每天光測試對比就得吃掉10碗米飯。
這還不是最夸張的,為了讓米飯更好吃,這群瘋狂煮夫為新品美的燜香鼎釜匠心電飯煲研發了多段IH加熱技術,火力更大,對流更均勻,沸騰效果超強。但就僅僅為了這個充分沸騰,這群瘋狂煮夫就用了2噸大米,足夠一個4口之家吃8年。
穿越15000公里的極限挑戰,只為證明中國煲更懂中國飯
實驗室里的瘋狂還是小事,“要做出精品,天天貓在實驗室是不夠的。”當匠心飯煲完成以后,團隊的伙伴們不謀而合決定,跨越15000公里,穿梭祖國大地的天南水北,帶著他們的心血美的“匠心電飯煲”,開始了一場極限挑戰。
貴州惠水、湖北京山、新疆伊犁、黑龍江五常,煮夫們帶著匠心電飯煲,挑戰多個米種,多個地域極端條件、多個民族飲食習慣,PK日本電飯煲,這段經歷也被記錄下來制作成了一部電影《瘋狂煮夫》。
花百倍的精神,做極致軟件和完美生態
5月18日,這部記錄著全國大米文化、飯煲文化的大電影《瘋狂煮夫》在廣州百年古倉太古倉召開首映禮。
現場,他們告訴粉絲,“硬件比肩國際,軟件更懂中國,我們已然做到了!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挑戰自己——深入智能化,為每一種大米匹配特制烹飪程序;提升適配性,實現軟件升級,甚至實現中國煲更懂世界飯”。
瘋狂煮夫首映禮現場,穿越低壓嚴寒而來的暖男們
“我們是有著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完美主義的人,這種不服輸的性格,讓我們用一顆的匠心終于研制出美的匠心煲。”“對普通人來說,一碗米飯不過是三餐的一部分,可是對我們來說,把米飯煮到極致,就是一直以來堅守的信念和遠方。”瘋狂煮夫的極限挑戰只是一個縮影,能真正支撐這種價值的,其實美的深耕飯煲行業 22年的情懷和積淀。
天山之巔的匠心電飯煲
對于煮上一碗好飯,五個煮夫有自己的哲學。“做飯煲,已不僅僅是硬件層面上的比拼,更是硬件+軟件+生態的綜合較量。以前,大家都專注在硬件上,但其實飯煲硬件只能決定飯能不能煮熟,軟件如何才是決定能不能把飯煮好的關鍵所在。”這些工程師工程師們數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各類大米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做到最佳口感和均衡營養,就是為了做出這上千種烹飪曲線,并把它們植入到最新的匠心電飯煲中。
甚至,他們還開始種米、賣米——把頂級大米提供給消費者,“好米、好煲、好技術三位一體”才是他們的最終追求。
十年如一日的五個“瘋狂煮夫”
(從左至右:秦小華、房振、黃兵、黃庶鋒,趙國堯)
這個時代很嘈雜,很容易聽不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和堅守。在匠人之心缺失的社會,請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
首席產品經理:黃兵
企劃工程師:秦小華
產品專家:趙國堯
營養研究工程師:房振
電控開發工程師:黃庶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