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舉世僅有的 家裝 行業在中國出現后,數萬 家裝 修公司組成的一個龐大 家裝 行業,卻以小微企業為主體而成,早年雖然有些北京、廣東、浙江的 家裝 公司從事連鎖經營,少數 家裝 公司網點已遍布全國,但這些連鎖經營的 家裝 企業又以小微型分公司組成,在各地的市場占有率都微不足道,因而在全國 家裝 市場都沒有一家占到1%的市場份額,這個行業可謂是沒有老大的。
為什么 家裝 行業沒有江湖大佬?業內人士對此會大倒苦水,業主的原因、員工的原因、市場規范和監管差的原因等等,大多數 家裝 公司的經營者唯獨不會承認是企業自身的原因,認為 家裝 業想做大企業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旁觀者看來,中國房地產業粗放式發展,毛坯房是商品房的唯一產品,裝修的龐大需求也被房地產業的粗放給創造出來了,有足夠龐大的市場需求,為什么不能成就龐大的 家裝 企業?
很多行業的奇跡總是少數人創造的, 家裝 行業也不能例外,當業內人士都普遍認為“ 家裝 就那么回事,想太多也沒用”的時候,也會有人不信邪。早期的 家裝 行業表面上看來競爭非常激烈,因為準入門檻低,裝修公司想開就能開,承攬裝修業務也不難,小區駐點、電話營銷、參加會展都能拉到一些業主買單,對于區區幾個人的裝修公司來說,存活下來絕不是什么難題。這些小薇裝修公司的競爭之所以激烈,是因為同質化的緣故,彼此間的競爭手段大都是口水戰,大家沖著各地區域市場的老大喊挑戰,也借助這種口號作為廣告宣傳和攬客手段,實際上誰也改變不了市場的行業格局。
市場格局總是被少數人打破, 家裝 業亦是如此。如今業界熱議的“南學有家、北看麻雀”,就是在上述市場格局中瞬間出現的異類代表。看過福州有 家裝 飾和哈爾濱麻雀裝飾的人都會有所感慨——原來 家裝 公司可以這樣做!在“有家”和“麻雀”的出現之前,業內更多人在以和競爭對手相同的手段試圖戰勝對方,當“有家”和“麻雀”開始在市場出現時,業內又憑著各自的經驗在給他們下定論,認為那是必死無疑的模式,甚至有人給出時間表斷言這樣的裝修公司活不過兩三年。然而,當時這兩家在業內人士看來是異類的 家裝 公司,憑著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在沒有競爭對手的藍海里順風順水,一路輕取最大市場份額。有家的集約化 家裝 和麻雀的超軍事化管理,早期都被業內認為是初生牛犢平勇氣行事,甚至至今還有些業內人士對這樣的巨無霸 家裝 公司不屑一顧。但“有家”和“麻雀”的單店規模之大,一個店的員工人數甚至超過一些全國連鎖 家裝 公司的總人數,區域市場占有率之高,比傳統型 家裝 公司的多家業績之和還多, 家裝 業不再沒有上規模企業, 家裝 市場格局也由此發生重組。
“有家”和“麻雀”的成功,引起了各地一些謀求轉型的 家裝 同行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到這兩家公司取經的各地同行絡繹不絕,有明察暗訪的有公開討教的,都想看看這樣板企業是如何把區域市場深挖做大,很快在各地也開始出現做大單店規模的 家裝 公司,謀求以“有家”和“麻雀”的模式轉型的 家裝 公司不少。但學習成功經驗能否讓企業成功?財經評論員呂諫認為,樣板
往往只具有排除的作用,依樣畫葫蘆是很難成功的,因為你所看不到的樣板背后才是決定成功的關鍵, 家裝 企業轉型應該更多地研究新的商業模式,靠絕對的差異化贏得市場的認可。筆者認為這番話對謀求轉型的 家裝 公司而言,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去“有家”和“麻雀”看看還不夠,獨創出自己的模式才是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