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的概念就像服裝的流行趨勢一樣,仿佛是一個輪回。早在80年代,市場上就已經有了定制家具,體現在木工上門打家具。幾十年后的今天,定制熱潮又流行回來了。近幾年,定制家具市場越來越熱,市場需求旺盛,飛美、尚品宅配、索菲亞這些一開始就專注于定制家具的企業,生意風生水起,這也吸引了很多傳統的成品家具企業,百強、意風、紅蘋果等企業也開始涉足定制家具市場。這次“定制”究竟是一時之興還是長久之計?
供貨周期不再是短板
“定制,供貨時間會很長吧?”很多消費者提到定制,都會有這樣的疑慮。
成品家具大多儲備一定量的庫存,因此某些暢銷款式的供貨周期很短。而定制家具的特點,決定了定制家具需要在收到訂單后再投入生產,從而使得其供貨周期普遍長于成品家具。
“我們原來的供貨周期是40天左右。”飛美家具總經理周凱軍說,現在不少成熟的定制家具企業已經可以做到15天交貨,這與成品家具相差不多,甚至比成品家具有優勢。
“之所以能向消費者承諾15天交貨,與定制家具企業工廠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統成熟度的提高有密切的關系。”在周凱軍看來,企業專注定制這么多年,時間不可跨越,經驗不可逾越。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定制家具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往往是設計和安裝。市場上定制家具企業的定制能力參差不齊,出問題的很多,如果沒有很好的設計和安裝團隊,消費者很容易吃虧。定制家具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增加更多的儲存功能,但能否實現這些功能的關鍵是設計方案,只有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才能真正發揮定制家具的功能。此外,定制家具對安裝團隊的安裝能力要求很高,特別是對產品的熟悉程度及安裝精度方面。
定制與規模化不矛盾
有專家認為,定制家具與整個行業向規模化、工廠化方向過渡相矛盾。從經濟學層面考慮,企業要想實現利潤最大化,需要規模化生產,而定制家具是個性化產品,無法批量化作業,這就難免會降低效率,影響了企業甚至整個行業實現利益最大化。
更是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聲稱,定制只是一個概念,從銷售的角度來講,定制就是個噱頭,你要什么樣我給你什么樣的,具體出什么效果就不一定了。
關于定制家具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百強家具總經理何弘毅告訴北京晚報 家居 周刊記者,這還在于個人的理解。全屋定制是標準產品和個性化定制相結合,這與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沖突,因為定制產品里也有標準化部件。
“定制家具也可規模化地生產。”飛美家具總經理周凱軍說,飛美2009年就能做到規模化的定制。他指出,定制家具生產企業實現規模化,需要有專門的定制軟件,通過軟件就可以自動優化訂單,合并同類項,一些訂單里面加工屬性一樣的板件可以一起批量生產。
這種數字化系統還可以有效減少因定制帶來的材料浪費。“定制家具比成品家具價格高,比例在10%-15%。”何弘毅說,這是因為定制家具涉及到材料浪費。如果加工不能實現數字化,生產定制家具就會費工、費時、費料,就像買衣服一樣,買成衣價格便宜,量身定制的價格就貴一些。但經過專業數字化軟件優化過的生產流程,便能夠有效降低材料浪費,從而降低定制家具成本,而體現到終端就是售價降低。
一時之興還是長久之計
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定制需求之所以如此旺盛,與北京部分房子的戶型結構不合理、房型不統一有很大關系,消費者為了躲開管線、規避房型的不合理不得不選擇定制。但從長遠來看,開發商會注重設計戶型更合理、更趨一致的樓盤,減少由于老百姓根據需求拆房子拆隔斷造成的建筑垃圾和資源浪費。
成品家具企業現在做的家具未必與老百姓的房型相吻合,但是長遠來看,成品家具雖然不主推家具定制,但是成品家具企業也可以改尺寸,也在越來越往滿足消費者的儲物和收納需求方面努力,以后可能定制家具和成品家具之間的鴻溝就沒有現在這么大,定制的火熱程度會慢慢淡化。
現在老百姓的審美需求尤其是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可能還不是很完善,喜歡家里堆得很滿。但是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每個人年齡的增長,更崇尚少即是多。舉例來說,很多設計師的家,就不會出現太多的定制家具,而是更喜歡用自己搜羅的小物件、植物等來填充空間,也更能留出空間自由呼吸。
現在老百姓的消費觀念很多都是快速消費,一件家具不會想著使用二三十年甚至傳給下一輩,所以定制家具暫時滿足了老百姓的需求,所有東西都是唯一性,針對一套房,或許以后人的消費觀念會改變,會更追求精致和傳承。
聰明的定制家具商家嗅到了高利潤的氣息,消費者最初對于家具的板材和款式有要求,卻又懶的與成品家具企業慢慢協商,就找到了定制家具廠家,定制廠家讓設計師與消費者對接,消費者需求得到滿足,家具價格便也高一些。畢竟定制家具與成品家具相比還屬于新興的不成熟的產業,隨著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便會下降,那時候是不是還有這么多的企業涉足這一行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