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企業帶頭漲價 空調價格今年觸底反彈?
在經歷去年寒冬期,空調巨頭年報愈發難看的情況下。在今年空調市場即將進入熱銷期的時候,今年便沒有了各廠家繼續大打價格戰的聲音。相反,從上月開始,以格力為首的空調行業就紛紛開始了為漲價預熱。雖然漲價原因說法千奇百怪,但空調業犧牲利潤也沒換來高銷量的做法,無疑讓空調廠商已經堅持不住了。
各空調商
紛紛醞釀提價
空調開始漲價的消息,是從3月中旬開始出現的。有消息稱,格力在3·15之后,在江蘇等地提價突然提價10%~15%。隨后大金空調、志高空調等品牌也相繼跟進,不是放出漲價的消息,就是開始宣揚自己品牌今年開始重點在“價值戰”。
不過,在業界看來,空調此番漲價的走勢也并不是突然之舉。據奧維云網大數據顯示,2016年1、2月行業均價連續下跌,但進入3月份市場均價快速回升。均價從2月份最低的3433元/套上升到3656元/套,上漲了6.5%。中怡康的最新統計也顯示,2016年前10周,國內空調市場均價下降了102元,降幅2.6%。雖然均價依舊下滑,但相比2015年空調市場平均下降6~7個百分點來說,2016年的空調降幅已經明顯收窄。
關于此番空調突然漲價的原因,也逐漸出現了很多原因說法,如“原材料漲價說”、“清庫存成效說”、“產品結構調整說”和“龍頭企業壓力說”等。每種說法都看似有理有據,不過業界也普遍認為,漲價可以終結此前價格戰的惡性競爭,逐步轉移市場競爭和消費熱點方向。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推動產業將競爭熱點轉移到產品和功能上。對于空調廠商來說,需要借助這一輪的產品價格上調,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到中高端產品的市場推廣上。
寒冬之下企業難以維系
當然,之所以此次空調漲價迎來業界的嘩然,也是因為,這次帶頭漲價的,恰恰是從兩年前開始,屢次發起行業價格戰的格力。據了解,自格力2014年國慶前挑起自身史上首次價格戰,行業首次庫存創紀錄的升至4000萬套以上,這也致使國內空調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即使政府約談主流廠商后,價格仍然沒有走強回暖。
但令人遺憾的,卻是自2014年價格戰以來,各廠商不僅要承受著盈利能力的下滑壓力,還要承受著銷售沒有實現大突破,反而庫存越積越多的尷尬現實。所以,對于此次提價,行業也將此舉寄望于回歸行業的常態。但業界也同時擔心,提價能否持續,會不會有反復,一方面取決于外部環境是否繼續朝著有利于漲價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要看龍頭企業的動作,如果龍頭企業再作出打價格戰的舉措,提價動作很快將會夭折,重新回歸價格低谷徘徊。
此外,還有行業人士指出,經歷了一年多時間的價格戰,國內空調市場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少企業已經逐步出局,留下來的也不是格力等巨頭可以隨便“清洗”掉的,所以此時漲價也屬于合理范疇。
當然對于今年的空調行情,市場目前仍抱有不同看法。在某賣場負責人看來,基于空調行業高庫存壓力影響,預計2016年空調行業價格仍將持續低位運行,而市場表現或許會依舊慘淡。所以,未來仍不排除出現價格戰的可能。也有行業人士認為,空調市場冷熱是跟著天氣走的,去年冬季出現幾個極寒天氣,有各方預測今年夏季會比較熱。空調行業有大小年之說,平均兩到三年一個周期,從這一點判斷,今年會是空調“大年”。
消費者是否需要跟進
對于此番漲價的原因,屬于空調的營銷策略也成為一種主流說法。這種說法稱,目前空調行業的龍頭企業十分清楚,大多數用戶消費心理是買漲不買落。旺季即將到來,一漲價就會暗示潛在用戶馬上就要漲價了,再不買肯定會更貴。所以,此次漲價其實也散發著濃濃的營銷策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