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米蘭,乍暖還寒。
漫步在這座藝術之城,如同行走于穿越時空的長廊,各個時期的名人、名作如同璀璨的星星照耀著前行的方向。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生前最后一個雕塑,還有拉斐爾,提香,佩魯吉諾,畢加索……當腦海一瞬間被他們充滿,仿佛觸手可及,怎不讓人心跳加速。
米蘭的城市美學
早在2000年前,米蘭已經是世界重要的城市。不過,世界藝術之都的地位則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得以奠定。布雷拉美術館,二十世紀博物館,米蘭現代藝術博物館……一個個全球聞名的博物館、古跡以及《圖蘭朵》、《蝴蝶夫人》等耳熟能詳的歌劇……應接不暇地和“米蘭”這個城市發生連接,讓人頓悟臺灣著名文化學者趙孝萱女士,在深圳的一次演講曾提及的概念:“城市美學”。她說,正是“藝術賦予非凡的創意。藝術家的創作和藝術家的表現,它可以給城市很大的動力”。
過去,達芬奇就曾在這里生活工作;現在,全球各地藝術家匯聚此處——米蘭引人著迷的魅力在于,來自歷史長河中的訊息,無論是生活、畫作、雕塑、還是建筑,都無處不在而又源源不斷地輸出著靈感,尤為難得的是融傳統制作工藝和現代科技手段于一體,對精湛的做工和可靠的質量的珍視。
如今的米蘭位列“四大全球時尚之都”之首:紐約、倫敦、巴黎、米蘭四大時裝周,米蘭可謂獨占鰲頭——其實,很早以前,著名作家和藝術評論家烏貝托·艾科就已經道破讓米蘭榮耀的“命脈”:“如果說別的國家有一種設計理論,意大利則不僅擁有一套設計哲學,同時還具備完整的一套設計產業鏈。”
觸摸時尚的脈搏
在米蘭,總能發現古典與現代共存的痕跡,總能發現某些元素傳承于過往而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同時,還強烈地體會到,所有的器物都緊隨不斷變化的生活形態而不會有蒙塵之感,反而更顯蓬勃的生命力——雖然它從未言語,但是你聽,那是砰砰的心跳,那是時尚的脈搏!
當它們構建成為一個完整的空間,我們可以完全地洞察到處于其間的人,甚至觸摸到他的靈魂——就如同在米蘭市中心,舊時代的多魔大教堂、新時尚的咖啡,還有展翅飛起的鴿子,為我們描繪出極具即視感的生活場景和背后的詩意。
尋“東方意境之美”
左右沙發曾多年朝圣米蘭,逐漸悟道:原來,不同的設計總是生長于不同的土地,沐浴不同的風雨、連接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以此與消費者溝通共鳴,故而即使能夠山寨其形也無法得其神;即使能將多魔大教堂、鴿子和咖啡搬至北京,也無法同時復制屬于意大利人民才有的悠閑的詩意,此所謂古語“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也。
故而,左右沙發開始在“原創”的路上行走,描繪“當代中國的生活哲學”成為其的意旨所在。2015年的“乾坤”系列正是它追尋“東方文化意境之美”的探索之作。在體現中國元素上,“乾坤”已經不再通過中國結、雕花等刻意表達,而是通過空間擺設、氣味、觸覺等來營造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讓人體會到中國文人雅士所稱的意境諸如“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也不過如此。
“這是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征途,前面將是星辰大海。”左右沙發的船長黃華坤說:“唯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才能做出真正的原創,唯有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原創才可能成長并形成讓世界矚目的民族品牌。”
站出來,和你對話
受邀與左右沙發合作的中國著名設計師陳耀光擅長用最少的裝飾符號、最自然的設計元素,將光線、色彩、聲音和空間建構出與眾不同的場所精神——最終,他選擇了以圍棋為靈感,做出了一個《局》,以圍棋之黑白雙子與棋盤之經緯,完成了一個唯屬于東方人的生活場景;尤為精巧的是,這個局的每一個元素都可與中國傳統器具類比,卻是以最具現代感的方式表達出來。
——那個遠看如棋子,近看如蒲團,卻是用世界一流的精湛工藝呈現出來的圓形沙發,你真的可以坐下來,感受它那么軟,那么舒適,可以依靠而春日觀花,可以靜臥在午后小憩……
這是一次設計與功能的有機組合,但更可以看做是生活場景的雙重套疊,對壘的棋局與圍坐的人們,虛幻相見、宜古宜今。
如此充滿東方禪意的《局》,無疑是在向全世界傳達訊息,傳達來自中國 家居 的訊息:
米蘭,左右沙發開始和這座城市對話。
這一次,站出來,與世界對話,不僅代表左右沙發自己,也代表中國原創設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