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森,31歲,蘑菇裝修設計研發總監,香港梁志天設計有限公司前高級設計師,2015年8月加入蘑菇裝修。
“我的偶像是安藤忠雄和扎哈·哈迪德。”
坐在我面前的這個男人開始滔滔不絕地跟我侃道,清水混凝土、幾何形狀、流線型以及光影運用在設計中如何產生神奇的魔力。
“那你喜歡MUJI的設計嗎?”我懷揣著尋找同類的心態在問面前的設計師。
“原研哉很牛逼,但定價太高,我比較注重性價比。”趙森這么回答我。
“設計師不就應該追求極致嗎?”
“那是大師,而我只是個匠人,我需要為用戶考慮。”趙森說。
【畫匠】
趙森,西安娃,在成為一個設計師之前,學的是畫畫,10年光陰,不停地畫著素描、色彩、速寫,做著藝術的夢,雖然每年都是全班第一,但總要面臨吃飯的問題——干哪行?
藝術生能干的也就那么幾項,要么繼續鉆研畫技,說不定有朝一日洛陽紙貴;要么就扔掉畫筆撿起電子筆,干設計,誠然,這是當前大多數藝術生都會去走的路。
趙森也不例外,但他考慮的不僅僅是飯碗問題,他還想著一件事——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
“這么說是不是有點太裝逼?”趙森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突然跳脫出來問我。
“沒事兒,怎么想的就這么說。”
“不不不,你改成‘人們’吧,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這樣好些,我討厭說大話。”他的“計較”讓我忍俊不禁,我劃掉了已經落在采訪本上的字,寫下了“人們”。
這個留著利落發型,連胡須都修剪得很得體的設計師,一直在展現著他對細節的把控和關注。
放下畫筆之后,趙森依然還是干著繪圖的工作,他跟我說起去一家建筑設計公司面試的故事。
“第一次,人家不要,第二天我又去了,人家問你怎么還來,我說我是誠心的,想來學習,后來人家就要我了。原本覺得我有畫畫的功底,繪圖應該問題不大,但根本不是,我那時候給單位的牛人打雜,被嘲笑,被看不起,但是我不服啊,加班,熬夜,一個星期不回家,吃住在公司,一開始沒人找我畫圖,后來排著隊找我啊。”
藝術生出身的趙森學畫10年,高中時,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設計師】
對于一心想要改善居住環境的趙森,并不滿足每日機械重復地繪圖,他之后又先后去過幾家公司,轉型室內設計,他說,繪圖只是整個產業鏈的一個環節,我并不滿足,我沒有忘記我的初衷——改善居住環境。
有一件事對他觸動很大,讓他決心轉型。剛畢業的他南漂去了深圳,在這個看似遍地是黃金到處是夢想的城市,他也不過是個打工仔,跟人合租在一個丑陋臟亂的出租房,這樣的出租屋廣泛存在于各個大中城市,淪為大批青年的棲身之所,跟品質無關,與美觀絕緣,很多年輕人在這樣的出租屋里蒸騰著自己的理想,憧憬著未來。
這對他這樣一個追求藝術的青年來說是很難過的,為什么我們的室內設計會是這樣的水準?為什么中國人就不能住得體面舒適?
沒過多久,他回到西安,入職一家室內設計公司,開始自己的設計師生涯,為了更加了解房地產行業的整體流程,他甚至去過一家房地產公司當甲方,這讓他更全面地了解到房地產行業的運行現狀。
“我跟你說,設計之路是很難熬的,工作量大,還來錢慢。”趙森說,“我不是沒想過放棄,我有段時間還干過銷售,去賣化妝品,但最后還是做回設計,因為真的熱愛。”
加入香港梁志天設計有限公司對他來說,是一個交織著榮耀和心酸的經歷。百度搜索梁志天,便可看到滿屏的關于梁志天的介紹,這位頂著“香港十大頂尖之一”的設計師也將他的事業版圖擴張到了內地,趙森懷揣著理想與激情,再一次離開西安,奔赴成都。
“對于這樣成熟的公司,我只是個零件,所有的東西都會被冠以‘梁志天’的名號,他不允許你有自己的設計理念,你要做的就是復制他的設計風格,你只是個工具。”趙森聊起自己在梁志天公司從業時如此說道,“但也不是全無收獲,港臺設計界師從歐美,他們跟國際接軌的更早,在注重細節和品質方面做得好。”
他跟我說起“一個衣柜可以改上70遍”“一個衛生間可以設計一個星期”等等故事,趙森說,他們對品質的專注真的是我們欠缺的,我收獲很大,但我實在不喜歡那個環境,太壓抑了。
趙森的設計繪圖
【蘑菇設計總監】
2015年7月,趙森回到西安,加入蘑菇裝修,那時候蘑菇裝修剛進軍互聯網 家裝 不過半年時間。
在回答為何選擇加入蘑菇裝修的問題時,趙森說,原因很多,家庭的,個人的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兩個,一是看好互聯網 家裝 的模式,二是在這里我能做我想做的事兒。
“互聯網是個趨勢,更透明、更有效率,這些都是傳統行業無法比擬的,說實話,目前的行業有很多弊端,大多數的裝修公司的設計師其實都是銷售,忽悠用戶,簽單萬歲,沒有多少人真正用心做設計,你也看到了,中國人的 家居 風格及審美水平還是很低的,一方面是用戶自己的原因,一方面就是這幫設計師把太多精力放在簽單上,沒有花心思去設計,所以中國的街景很丑,室內設計土鱉。”趙森在吐槽設計界的陋習時,義憤填膺。
趙森說,我說要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怎么改?一戶一戶地改,慢慢做,這種東西需要時間去沉淀。我們的理念是“單品極致”,每一個材料和設計都力求做到極致,這是品質把關,為什么蘑菇裝修的設計師不用去當銷售,因為我們的定位是產品驅動,而非銷售驅動,我們深信只要我們的產品好,用戶就是我們的銷售,會幫我們推廣。
被問及正在設計的軟裝系列,趙森說,我們正在研發四套軟裝風格——北歐、簡歐、美式和現代,目前北歐的兩套風格已經設計好了,我們給他命名為“斯德哥爾摩”和“慕尼黑”。現在都流行輕裝修重裝飾,但很多家庭的軟裝搭配后,很不美觀,我們的初衷就是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產品供應鏈,讓用戶享受更低價更優質更美觀的 家居 環境。
“我們的展廳怎么樣?給個評價。”趙森笑著摸了摸屁股下的沙發,看了看展廳里的陳設,然后采訪了我一句。
我笑著說,不錯。
“我們注重性價比,我們不是做豪宅,我們希望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給用戶最好的。”趙森認真地說。
在聊天的最后,我問他對“匠心”的理解時,他看著窗外凝神了一會兒,然后轉過頭對我說,設計是服務人心的,你的用心別人都看在眼里。
他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右手放在了胸前,輕輕地拍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