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兩會”上,“供給側改革”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展覽會期間,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海爾踐行的互聯工廠則進一步升級,其發布的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COSMO平臺將加速“產消合一”進程,進一步實踐“供給側改革”。這主要表現為:目前海爾已可以讓用戶全流程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等所有環節,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也變成一個產消者,既是生產設計者又是一個消費者。而這意味著整個行業正由單向的產品經濟轉向“產消合一經濟”,這也是目前家電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最有力落地。

未來學家托夫勒在20世紀八十年代曾提出“產消合一者”(Prosumer)的概念,2006年他又在《財富的革命》一書中提出了“產消合一經濟”的概念,即生產者(producer)與消費者(consumer)結合同一的經濟,并將之作為財富革命的核心概念看待。托夫勒認為:“只要我們既生產又消費我們自己的產品時,我們就是在進行產消合一。”
從工業發展史來看,前三次工業革命追求的都是高效率,其關注的核心始終是產品本身,包括產品的質量、價格和供應量,工廠與用戶始終是一種主客體的關系。但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追求的不僅是高效率,而是基于高效率之上的高精度,即能夠準確掌握碎片化的用戶需求并快速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消費者與企業一起設計并制造產品。
3月9日,海爾以“真誠到永遠”為主題的舉行品牌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智慧生活平臺探索的最新成果,即依托優家APP2.0、互聯工廠COSMO系統為用戶與攸關方提供的互聯互通的新體驗。海爾對智慧家庭和互聯工廠的探索,本質上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具體來說,海爾通過搭建智慧家庭平臺連接用戶,實時與用戶互動,而互聯工廠的本質同樣也是“以人為本”,通過互聯互通實現機器、生產線、產品、用戶之間的實時互聯。
截至目前,海爾已經打造出7大互聯工廠的引領試點樣板?;ヂ摴S在實現用戶個性化定制的基礎上,也讓用戶、供應商通過網器與工廠互聯,從前期研發階段就參與進來,與生態圈內的資源進行無縫整合互聯。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探索把電器變“網器”,海爾可以與用戶隨時隨地實現互聯互通。目前,在海爾在U+智慧生活平臺上已成功落地洗護、用水、空氣等7大智慧生態圈,接入30類服務資源,100家120個品類的智能硬件,每天用戶訪問量達1億條,每天接入設備數量2萬臺,每天活躍設備數量100萬臺,這些交互又為按需定制提供了需求基礎。
從海爾互聯工廠的實踐來看,企業正在演變為一個以工廠為載體的社群,一個企業與用戶共創共贏的生態圈。在這個開放的生態圈里,用戶是核心,從前端研發到后端營銷、從組織內到組織外,全球一流資源都為滿足用戶的需求展開創造。在這種形勢下,工廠和用戶真正融為一體,企業的中心任務不再是擴大生產,而是要加強關系。海爾正是通過這種模式聚合了最廣泛的用戶,由此獲得了市場話語權,換句話說,用戶才是成就海爾全球家電物聯網引領者的地位的關鍵。
“產消合一”提醒我們站到另外一個高度審視消費者。產品經濟時代要求我們去接近消費者,服務經濟則要求我們尊重消費者,而互聯網時代則再次對我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將企業開放,讓企業與消費者融為一體。任何一種企業價值都不再可能由企業單獨完成,只有發揮消費者自身的創造性,企業才能獲得發展動力,這也是海爾在互聯網時代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