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2016年“智慧生態”年會在國安第一城盛大召開,業內人士、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對共同關注的景感生態學與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可持續發展及智慧生態應用、室內環境管理等相關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來自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趙景柱研究員、北京市文史委宋大川研究員、中信國安集團總經理劉鑫先生、中科同德(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啟源、北京恒通綠建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波出席了本次大會并發表相關主題演講。
(圖:中信國安集團總經理 劉鑫先生致辭)
中信國安集團總經理劉鑫博士在大會致辭時表示:早在2014年12月,中信國安投資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聯合成立了中國可持續城市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可持續發展領域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劉鑫博士向與會專家媒體展示了中信國安近兩年在智慧生態領域所取得的實踐成果,如智慧生態社區、國安生態農場、應用在建筑室內的國安瑞室內生態環境系統、北運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劉鑫強調:城市中,房子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長時間生活的大場景,人們需要多樣性的活動空間及服務。例如恒溫、恒濕、恒氧的室內,擁有養老、醫療服務、居家看護、教育成長中心、會所等的社區,解決周末休閑放松和食品安全的綠色專屬農場等等。“智慧生態”是中信國安在城市建設上的一次有益嘗試,它把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與城市運營理念相結合,將三化一大(生態化、智能化、服務化、大數據)深入貫穿于區域城市建設的各個環節,全方位打造城市綜合管理平臺。
(圖: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趙景柱老師做主題演講)
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的趙景柱研究員分享了一篇題為《景感生態學與區域生態文明思考》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他結合案例重點闡述了景感生態學的概念和內涵,他認為,景感生態學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基于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從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知、社會經濟、過程與風險等相關方面,研究土地利用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科學。在發展中,要利用“混合”數據(mixing data)和“行進”數據(marching data)這兩類數據結合而成 “迷碼”數據(Mix-Marching data)做支持。景感生態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需要對生態及相關動態過程進行長期的、實時的、原位的觀測,包括客觀的“感”和人們主觀的“感”等。“感”的觀測可通過物聯網的途徑獲得,而物聯網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未來終極的“物聯網”稱為“物靈網”物靈網是物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物聯網是物靈網現在的具體表現形式。
年會現場,來自中信國安集團下屬公司,北京恒通綠建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宋波先生匯報的《國安瑞室內生態環境系統》引發全場討論與關注。
據宋波介紹,國安瑞室內生態環境系統是一個解決室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的系統化智能集成硬件。分為三部分組成,無風生態空調系統、新風置換系統、物聯網控制系統其一個集成化產品可以替代傳統室內調節產品如空調、暖氣、空氣凈化器、加濕器、除濕機、新風機等。產品特點是可以1個按鍵、1個界面、1個APP、1個設備即可控制整個居住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核心硬件只占用戶家的陽臺或者儲藏間大約1平米左右。國安瑞室內生態環境系統重點解決了目前調節室內環境的產品存在的痛點,如空調造成的吹風困擾和循環室內空氣加熱制冷帶來的密閉不適感。
產品采用仿生態原理設計,不同于以往的空調原理,可以做到無風均勻調節室內溫度,同時還能給室內從地面送入室外經過過濾PM2.5后的新鮮空氣,并根據室內濕度情況對新鮮空氣有一個加濕或除濕的處理,室內頂面還設置有出風口,抽出不良空氣,良性循環。
整個系統采用最新的物聯網控制技術,通過傳感器收集的數據與云平臺結合,不斷地實時調整室內環境,契合人體舒適需求。產品還可遠程APP操控,這給用戶帶來極大方便。本套系統已經應用與北京二環的高端地產項目國安府。宋波表示:我們研發的初衷是,外在大環境不盡如意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調侃的說“等風來”。我們力求通過人工干預,用科技打造第二自然,讓以人為中心的室內生態良性互動,智能不間斷地自動調整,維持最佳平衡,為用戶打造一個高舒適度的 家居 環境。
(圖:國安瑞室內生態環境系統示意)
據了解,在本次年會上,北京市文委史副主任、首都博物館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宋大川先生結合中國南北居民建筑實例,進行了《建筑與環境》為主題的演講。中科同德(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啟源也發表了關于《智慧生態及環境大數據服務》的演講,重點介紹了公司關于物聯網環境大數據方面的布局。現場不少業內人士針對”景感生態學“及城市建設中的”智慧生態“等話題積極踴躍的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專家表示,像中信國安這樣每規劃一個項目,先規劃其生態的踐行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我們看到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中信國安在整體改善區域生態的道路上走在了行業前列,其打造的“智慧生態”體系不僅激活了產業轉型的新模式,還為促進區域生態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