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來互聯網電視能否占主角?(圖)
作為我國市民最早接觸的家用電器之一,電視早已是多數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類消費品。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智能化等技術的逐漸滲入,不少人已從傳統的看電視節目,慢慢轉變成“享受”電視帶來的各種互聯網視聽服務。那么,未來的彩電市場,互聯網電視能否占據主角?本期會客廳,大河報記者邀請到3位彩電行業專業人士,他們分別從彩電業本質、互聯網+等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未來,互聯網電視是方向
人物名片:暴風TV市場總監蘆勝波關鍵詞:互聯網服務、創新、開放平臺
家電市場的不景氣在蘆勝波眼中恰是機遇。不景氣意味著需要創新和改革,需要真正能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具有溫度的家電,蘆勝波暴風超體電視符合這個標準。
2015年是彩電行業的轉型年和互聯網電視的爆發年,各種互聯網電視品牌層出不窮。無論傳統電視廠商還是互聯網公司都開始深度挖掘互聯網電視的潛力,搶占家庭娛樂的陣地。在可預期的將來,彩電業會迎來一波換機潮,不僅是傳統彩電更換為互聯網電視,更是將傳統彩電更換為可分體升級的互聯網電視。電視在未來更像一個開放的平臺,各個資源提供商和互聯網公司在此平臺上爭奇斗艷,就看誰能為用戶帶來最貼心的服務。
暴風TV借暴風超體電視上市東風,目前全網售出33000臺,好評率高達99%。斬獲首發渠道4000元~5000元價位段55英寸互聯網電視銷售冠軍。作為互聯網電視的新晉品牌,暴風超體電視正式發售僅20余天,口碑銷量能迅速達到這樣一個新高度,在互聯網電視業實屬罕見。
原因正在于他們在立項之初對互聯網電視的定義就和其他友商不同,他們把暴風超體電視當作服務用戶的一個平臺,只要你有一臺暴風超體電視,無論硬件軟件用戶都能持續享有暴風TV全方位最貼心的服務。他們互聯網服務的模式是產品+互聯網服務+平臺,以平臺豐富內容,以產品為入口,為用戶提供最貼心的互聯網服務。此外,他們還有暴風系九大平臺的支持,無論在設計、結構,還是在IP(知識產權)、CP(內容提供商)、SP(服務提供商)等方面均有獨特優勢。
蘆勝波認為,2016年彩電行業的傳統電視用戶,定會大規模轉移成為互聯網電視用戶,并且會直接過渡到互聯網電視3.0時代。互聯網電視1.0指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電視,這類產品服務不可持續,功能很快會過時;互聯網電視2.0指互聯網企業做電視,而這類企業只是把產品視為智能硬件,而失去電視作為家用大件產品的品質和品牌美感;互聯網3.0指融合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優秀基因,從互聯網服務出發,實現極致的產品+內容+平臺的效果。
2016年互聯網電視市場可能有更多的新品牌進入,但他相信真正關心用心體驗的企業將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關注和認可,這對用戶是好事,一定會有更多的選擇和精品出現。
互聯網電視品質已被認可
人物名片:小米電視副總裁戴青松關鍵詞:性價比、口碑、互聯網電視
2015年的彩電市場,銷量與上年基本相近,從平均銷售尺寸來說比上年有所增加。原因是彩電購買還是剛需為主,改善型需求明顯,很多消費者更換了更大尺寸的電視以追求更好的體驗;而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電視激活了大屏幕4K電視市場,超高的性價比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更具價格吸引力的電視產品。戴青松最大的驚喜是,通過互聯網在線購買電視機的比例急劇增加,已近三成,可以說國內近1000萬臺電視是通過互聯網方式銷售出去的,這說明消費習慣已建立,對互聯網電視機品牌品質已經認可。
作為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領軍人物,小米電視2015年的銷量超出預期,近幾年每年的增長率都超過100%。需提及的是,小米電視沒有營銷費用,很多消費者是靠口碑來了解小米電視。同其他品牌相比,他們定位明確,比如頂級規格和配置、入門級的價格、極致的工藝和質量等。
內容是互聯網電視的根本,小米聯合國內愛奇藝、優酷等最好的互聯網視頻內容商,與銀河、未來電視牌照方一起打造國內最好的互聯網電視內容平臺。
在領導創新方面,小米電視是第一個把電視機聲音的品質要求提升到畫質高度的品牌,以Soundbar加低音炮的方式為家庭電視提供了影院級的聲音表現,并以此推出分體電視概念,很好解決了超薄外觀與超棒音質的矛盾。小米推出的9.9mm極超薄電視,把旗艦級電視機的價格拉低到入門級,上市后供不應求。
隨著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傳統優勢品牌風光不再,而互聯網恰恰是中國企業的強項。國內很多互聯網電視在用戶體驗、內容運營、品質質量上都已超越日韓對手,充分的市場競爭反而鍛煉了企業的內功,保持持續創新,讓市場機制持續起作用,必然會催生出世界一流的電視機品牌和企業。
“2016年的彩電市場不容樂觀,液晶電視換機潮已過,傳統品牌遇到增長天花板,再加上互聯網新晉品牌的不斷襲擾,能夠存活的品牌必須是扎扎實實做產品講內功的企業。”戴青松說,小米有很大的優勢,他們整體份額小,可以說是互聯網線上的強勢品牌,消費者也越來越喜歡在線上購買性價比高的大件耐用消費品。
回歸“產品”和“消費者”
人物名片:TCL多媒體中國區銷售公司鄭州分公司市場部經理付紅杰關鍵詞:回歸、貼近、理性
雖說彩電業正遭遇著“寒冬”,但2015年對于TCL河南區來說,仍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幅度,超過其在全國的平均水平。說到過去的一年,付紅杰表示欣慰,從市場銷售來說,相比2013年和2014年,2015年的增長率要更高一些。
事實上,從2013年5月31日我國節能補貼等政策的結束,整個家電行業就步入“冬季”,直到現在。已入行12年的付紅杰稱,彩電從最早的顯像管技術到背投,再到后來的液晶電視高速發展,一直在不斷更新換代、競爭,陸續設計研發曲面、超薄等產品。
從產品上來說,針對當下的市場,他們也推出相關“既曲又薄”的產品,該產品將兼顧“曲面”與“超薄”的理念,也更加符合市場上的這種“越來越薄、越來越大”的消費需求。類似的“曲薄”產品,各家彩電企業都將陸續推出。從消費渠道上說,現在的消費觀念已非常成熟,他們這兩年在產品的研發上,也更加貼近消費者心理,如既曲又薄、高色域等產品正是基于這種理念。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在競爭殘酷的同時,這兩年又大多回歸到“以產品為中心,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本質,不像前些年,多靠營銷手段等競爭,相對來說,在產品跟上時代的同時,競爭變得更加理性。
貼近性很重要的表現就是,怎樣真正迎合各種消費者的需求,他們企業對這方面一直非常重視。比如說,現在我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不像年輕人一樣會靈活操作各種智能化產品,他們所需要的就是操作簡便又利于觀看的電視機。對此,他們生產了一款名為“巴馬電視”的“老年機”,該產品為雙系統切換,老年人觀看時可直接切換到更適合他們操作的智能電視系統,在高色域的畫質等方面均更符合他們的“口味”。“我預計這款產品將會很‘火’。”付紅杰說。
在他看來,2016年的彩電行業將更加回歸理性化、簡單化,因競爭回歸到本質的趨勢已非常明晰,產品研發、工業設計等方面是關鍵所在。在市場銷售方面,相比去年可能會略微增長,但變化不會太大,這和當前的經濟形勢本身就沒有“回暖”有很大關系。(記者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