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電篇:家電智能化停留在概念層面
在國家提倡“互聯網+”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氣勢席卷傳統家電行業(yè)。
智能化業(yè)務業(yè)績慘淡
家電行業(yè)大規(guī)模智能化戰(zhàn)略始于2013年:
2013年2月13日,格蘭仕大白電與天貓電器城達成戰(zhàn)略合作:在元宵節(jié)和情人節(jié)的前夕,格蘭仕大白電與天貓電器城達成戰(zhàn)略合作,不僅隆重開啟了天貓電器城格蘭仕白電旗艦店,而且針對此次合作,還推出了定制產品“唯愛”系列的空調、冰箱和洗衣機。以與天貓戰(zhàn)略合作為起點,格蘭仕已經在構建互聯網時代下新商業(yè)體系的快速發(fā)展通道。
2014年2月25日,TCL集團發(fā)布互聯網轉型時代下全新的經營轉型戰(zhàn)略——“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戰(zhàn)略,以互聯網思維全面構建了TCL集團的轉型和新商業(yè)模式,重新定義了TCL集團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價值觀和愿景。
2014年3月17日,阿里巴巴與美的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美的聯合阿里云推出了首款物聯網智能空調,美的物聯網智能空調實現了豐富的智能應用和控制,例如,模式選擇(家庭模式、遠程模式)、語音功能、空調/手機雙靜音控制、天氣預報查詢、一周預約設置、智能電量管理、自定睡眠曲線、APP在線升級等。
2014年3月18日,康佳發(fā)布轉型互聯網戰(zhàn)略目標,表示未來康佳將致力于打造智能電視的互聯網運營平臺。
短短一兩年間,植入互聯網概念的“智能化”概念成為家電行業(yè)最熱詞、最流行術語。無論是黑電、白電,都紛紛祭出“智能化”大旗。
然而,一兩年過去了,家電“智能化”之路并沒有走上康莊大道。
2015年萎靡的行業(yè)數據表明,家電行業(yè)正在遭遇大規(guī)模的市場寒冬。
據2015年12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2015(第八屆)中國冰箱產業(yè)年會上透露出的信息,前10個月國內冰箱市場零售量為2613萬臺,同比下降6.6%;零售額為696億元,同比下降3%。預計冰箱市場的全年零售額將同比負增長,整體規(guī)模與2012年持平。這也將是自2012年以來的4年間,國內冰箱市場規(guī)模第三次出現同比下滑。
洗衣機市場也不容樂觀,2015年洗衣機市場增長疲軟,據此前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洗衣機行業(yè)零售量同比下降3.73%;4月市場零售量256萬臺同比下降2.3%,零售額51億元同比下降0.6%。
在空調領域,2015年1月至10月零售量為3789萬臺,同比下降2.3%;零售額為1244億元,同比下降6%。預計2015年,空調行業(yè)整體零售量和零售額將分別達到4143萬臺、137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和5%。
智能化仍在炒概念層面
智能化潮流洶涌,為何卻業(yè)績慘淡?
業(yè)界分析,雖然各大企業(yè)相繼推出噱頭十足的各種智能化單品,但是從這些產品來看,大多數仍然集中在智能單品和智能 家居 平臺的構筑上面。無論是智能化單品,還是構筑智能 家居 平臺和系統,到目前為止,真正被消費者接受和使用的少之又少。
以認知度較高的智能空調為例,這種產品可以通過遠程控制參數設置、使用習慣用戶定制、智能診斷等智能功能。但是不少消費者表示,這些操作并不能讓自己有嘗試實用的沖動,也沒有帶來真正的便利,而且設置、操作相比過去簡單的按鈕反而更復雜,圖省事的人干脆不用。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曾表示,現階段很多企業(yè)的智能空調陷入了行業(yè)發(fā)展誤區(qū),過于形式主義,純粹是為了智能而智能。很多所謂智能空調無非就是一個簡單的去遙控器化,用智能手機代替遙控器,同時在用戶感應、送風等領域進行升級,但在空調的智能應用和用戶互動方面卻少有作為。
而市面上的智能冰箱,也是叫好不叫座。從目前發(fā)布的智能冰箱產品來看,多數企業(yè)認為智能化冰箱就是讓冰箱“連網”,只要具備遠程控制、WIFI連接、簡單食物管理等功能的冰箱就冠以“智能”標簽。可以說,大多數所謂的智能冰箱就是在冰箱上配了一個APP,搖身一變擁有了智能的身份,而實際上可能反而加大了用戶的操作難度,華而不實。
業(yè)內專家一致認為,多數智能冰箱產品只求聯網而忽視了用戶的真正需求,顯然單純的遠程控制并未將操作簡化,聯網功能也未使人、冰箱、環(huán)境之間實現無障礙通訊,而通訊能力則是互聯網時代檢驗產品的關鍵指標。
即便是購買了智能冰箱的消費者,大部分仍然將之當作普通冰箱使用,面對智能冰箱眾多花式功能,僅僅使用了其基本的冷凍、冷藏功能,“智能”功能少有問津,甚至從未使用過或者不會熟練使用“智能”功能的也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有消費者表示“用起來比較麻煩”“需要下載APP不方便”“不需要使用,沒有必要”等。總體來說,消費者尚未形成對智能冰箱的使用習慣。
智能洗衣機,也被指智能概念功能所發(fā)揮的作用有限。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市面上一些貼著智能標簽的洗衣機產品,被廠家不斷融入“智能”元素,并往高端化方向發(fā)展。廠家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試圖通過智能概念吸引更多消費者,以期改善洗衣機產業(yè)目前所面臨的消費低迷窘態(tài)。
但目前來看,這些洗衣機的智能化功能在實際日常生活中使用中頻率并不高,有些不但沒有為消費者節(jié)省洗衣時間,反倒增加了操作程序和難度。
一臺有著十幾種洗滌方式的智能洗衣機,有著WiFi連接模式,有著語音控制功能等。然而當人們洗衣服時,需要的僅是把衣服放進洗衣機里,合上蓋子,然后按開關鍵三步即可。在時間倉促的情況下,很少有消費者真正會掏出手機連上WiFi,跟洗衣機進行智能對話、進行更多的選擇動作等。因此有消費者直言:“一臺普通的全自動洗衣機,就足夠了。”
業(yè)內專家表示,看上去紛繁復雜的功能令消費者眼花繚亂,而不論從實用性還是使用體驗上來看,當前的智能洗衣機跟消費者的心里預期仍有一定差距,短期內也難以改變人們的洗滌習慣。現在智能洗衣機基本仍停留在炒概念階段。
因此,縱觀已經面市的這些智能化產品,多停留在智能化的概念層面,并沒有真正讓消費者的生活發(fā)生質變。
“互聯網+”顛覆家電傳統業(yè)態(tài)
如何協調線上、線下渠道,實現渠道多元化協同發(fā)展,仍是新形勢下家電行業(yè)的一大難題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楊店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家電零售渠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奧維咨詢數據預測,2015年,家電市場線上銷售量增長率將達到31%左右,而線下渠道銷售量受到擠壓,未來增長幅度較小。
于是新問題來了,那就是渠道面臨線上線下互博的挑戰(zhàn)。
電商改變銷售渠道
在電商渠道的沖擊之下,家電零售體系打破了傳統省代、市代、縣級分銷和鄉(xiāng)鎮(zhèn)專營店這種層層相套的商業(yè)游戲規(guī)則,而是直接到達消費者。電商渠道直接從城市到農村,實現城鄉(xiāng)市場的價格透明化、信息一體化。傳統線下渠道的生存空間遭到顛覆性的擠壓。
和線上銷售平臺相比,實體家電連鎖賣場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在于商品種類有限、購買不方便,以及價格缺乏透明度,消費者為了篩選產品、比較價格,往往需要在不同門店之間往返奔波,耗費時間、精力和財力。
然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在購買家電產品的時候,必須知道是否好用、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這就必須要有實地體驗的過程。
因此,即便線上渠道的優(yōu)越性已經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但線下渠道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視。
2015年3月12日,在由中國家電協會舉辦的中國家電產業(yè)渠道商大會上,匯通達網絡有限公司總裁徐秀賢就談到了線下渠道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國的鄉(xiāng)鎮(zhèn)市場非常龐大,如果將業(yè)務下沉到“鎮(zhèn)”一級,每個鎮(zhèn)大約12個村,每個村200到300戶,每戶平均3.5人,而他們當中三分之一都有購置家電的需求。但如果企業(yè)“以純電商的角度來經營這一巨大的市場,最終必將失敗”,鄉(xiāng)鎮(zhèn)市場需要電商化,但是更得接地氣,以滿足鄉(xiāng)鎮(zhèn)消費者體驗式購物、個性化定制的需求。
那么,要實現渠道多元化的過程中,在如何平衡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問題上,家電企業(yè)給出的答案是“以融合為趨勢,以體驗為核心”的O2O模式。
格力在2014年開始拉開電商布局帷幕,實現全國兩萬多家專賣店與網上商城對接,這一進程在2015年繼續(xù)推進。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格力將在不同渠道實現產品、價格的統一。
談及格力線上線下互通的O2O模式,董明珠說:“我們會考慮多方面的利益,一定會把這個問題處理好,這一點我們相信格力這20多年來,像張藝謀的一部電影一樣,不會讓一個留下。”
線上、線下尋求平衡
不過,由于格力O2O渠道模式涉及多方利益,協調不易。
TCL的O2O平臺是整合TCL原有的酷友電商、速必達物流、客音服務三家企業(yè)以及TCL多媒體、通訊、家電等中國區(qū)的體驗店和專賣店資源而成立的實體。公司名稱為酷友科技,注冊資本5億元。O2O平臺將承擔起TCL集團各產業(yè)的線上線下銷售、配送和服務等業(yè)務。
有分析稱,這將是TCL實施互聯網“雙+”戰(zhàn)略轉型最主要的驅動力。通過虛擬網、實體網、物流網、服務網的搭建,為用戶提供“社交化、本地化、移動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通過C2B模式驅動,重組供應鏈、重構產業(yè)生態(tài)圈、重建新的企業(yè)核心競爭力。
美的也積極整合全品類各地分公司、代理商、線上線下物流業(yè)務,實現協同倉儲、整合配送,并希冀借力原有的線下資源,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長虹也加快推進互聯網智能交易平臺建設,全面轉向B2C數字營銷,打造O2O模式。
2015年8月10日,阿里與蘇寧開啟全面戰(zhàn)略合作,阿里以約283億元戰(zhàn)略投資蘇寧,成為第二大股東;蘇寧以140億元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fā)行股份。蘇寧董事長張近東表示,兩者合作是從線上到線下全面合作,蘇寧想通過與阿里合作,促進品牌消費。同時,蘇寧遍布全國的門店和物流資源,為阿里提供線下資源,蘇寧與阿里將把互聯網+模式推向全球。馬云也表示,不與線下融合是沒有未來的。
盡管各大企業(yè)提出了渠道變革的解決方案,但要徹底改變渠道亂象,真正實現渠道多元化,并不能一蹴而就。業(yè)界認為,在企業(yè)轉型、市場環(huán)境變化的大背景下,傳統線下渠道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協調線上、線下渠道,實現渠道多元化協同發(fā)展,仍是新形勢下家電行業(yè)的一大難題。
傳統企業(yè)亟待轉型
此外,在大力發(fā)展線上渠道的過程中,傳統廠商也面臨著互聯網企業(yè)的沖擊。渠道,首當其沖。
TCL董事長李東生就曾表示,與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yè)相比,傳統家電企業(yè)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轉型存在一些困難。
大麥科技負責人周柳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傳統的各大電視機廠商雖然也處在變革當中,但都是“航空母艦”,要改變原有環(huán)節(jié)和財務模式壓力很大:傳統的電視機硬件廠商,做一款硬件的流程、質量、出貨、財務管理甚至銀行利息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算到電視機定價里,然后再反推出市場銷售價格,確立線下乃至線上的銷售模式,傳統制造商要改變這些環(huán)節(jié),意味著改變它的財務模式,風險非常大。
或許出乎許多人意料,長期的渠道爭奪之后,傳統家電企業(yè)紛紛與互聯網擁抱在了一起。
繼美的與小米,蘇寧與阿里,格力與京東等企業(yè)合作之后,2015年12月11日,TCL多媒體與樂視網發(fā)布的公告顯示,TCL多媒體與樂視網控股子公司樂視致新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議安排,樂視網通過樂視致新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投資約18.71億元人民幣,以6.5港元/股的價格認購TCL多媒體新股3.49億股。本次投資完成后,樂視網將通過樂視致新持有TCL多媒體約20%的股份,并向TCL多媒體提名2名董事。通過資本聯姻,雙方將在戰(zhàn)略資源和商業(yè)模式方面形成多維度的深度戰(zhàn)略合作。
TCL與樂視的結合,可謂“各取所需”。
樂視創(chuàng)始人賈躍亭表示,看中TCL作為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的電視機廠商,在硬件產業(yè)鏈上徹底打通的能力。“和TCL的合作,是樂視生態(tài)開放重要戰(zhàn)略舉措,我們希望借助TCL強大的上游8.5代線生產能力以及全球化的供應鏈提供能力,加速樂視的生態(tài)開放和樂視的全球化的進程。”

而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當天站臺時談到:“我們一直在尋求一種方法來加速雙+轉型。”他希望把樂視在智能電視應用和服務,包括產品、商業(yè)模式方面的能力與TCL在智能電視的用戶規(guī)模、渠道資源以及供應鏈等優(yōu)勢進行很好的嫁接,建立一個互補雙贏的商業(yè)模式,并通過與樂視的結合建立新的生態(tài)鏈的商業(yè)模式。
顯然,TCL與樂視的結合,既是雙方內容的共享,也是各自渠道的融合。然而,TCL與樂視的合作,能否像小米與美的取得成功,仍然有待觀察。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楊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