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技術創新為互聯網社會的進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以北京為首的一線城市最先呈現出“從藍圖到微觀”的全面演進。特別是在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規劃中,到2020年,北京將著力建設20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從而帶動全市文化設施的完善,推動文化消費的大幅增長,顯著提升首都的文化宜居水平。王府井霞公府就身處在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功能區的中心,即“核心中的核心”。

城市全面演進正在發生
7月27日至8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與北京城市廣播共同舉辦了年度大型系列訪談節目《市民對話一把手》。北京市發改委、市規劃委等十家政府部門的“一把手”,就“迎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考,破解城市病難題”的主題與廣大市民溝通交流。
7月28日這天的節目中,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張伯旭介紹,“目前北京為了疏解低端產業,已經制定了各大類企業的具體搬遷目錄,涉及的主要產業類型有建材類、化工類、紡織類、印染類及一般的鋼鐵技術加工企業,到2016年年底北京將完成退出1200家污染企業的目標。”這么多企業搬走后,北京用什么樣的新型產業來補充更新呢?

《市民對話一把手》的節目中介紹了北京的發展戰略是“3458戰略”,這個戰略也間接回應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后北京到底要做什么的問題——疏解之后的北京將主要發展高精尖產業。其中的“3”是“三轉調整”,推動制造業轉領域、轉空間、轉動力;“4”是“四維創新”,支持企業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新業態創新;“5”是指五大類產品,引導市場聚焦發展創新前沿產品、關鍵核心產品、基層服務產品、設計創意產品和名優民生產品,這5大類里又包括8大專項,即在基層電路、信息安全、4G移動通信、大數據與物聯網、智能制造裝備、新一代健康診療、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