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然過半,市場的不景氣、投資的浮躁之風蔓延在家具圈中,久散不去。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那些依舊深耕于家具業,不浮躁、不保守、踏實、上進的企業,漸漸在浮躁的霧霾中浮現出來。如果不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或許這一批看似因低調不冒尖的企業,還無法因踏實的“工匠精神”而受矚目。
格調家私,一家成立了十五年的布藝沙發企業,正如其名,有品質的“格”和低調的“調”。布藝沙發這個品類,目前也是群雄逐鹿,競爭對手們紛紛各顯身手,深耕功能沙發、皮沙發的同行也開始往布藝拓寬品類,競爭比以往更為激烈。就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不可否認格調依舊有自身的一片天,其旗下特別是“色全色美”系列布藝沙發,十幾年來積累結實的市場基礎,在行業和消費者中都廣受好評。
縱觀市場,總有浮夸的企業,總能找到變化多端的營銷方式,掀起波瀾,但也有一批務實的企業扎根市場,不保守、不冒進、有目標、有責任,或許他們也見證了一個道理:等經濟發熱褪去后,才知道誰在裝B;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時代機遇的把握者
從家具業發展的回溯中,不難看出,格調家私切入市場的時間點2000年,正是家具業的黃金時代,踩中市場空隙對于新成立的格調家私而言是成功的一半。據格調的品牌總監劉興回憶,2000年的家具市場整個家具業更多是大擺攤的銷售模式,品牌概念薄弱,也沒有專賣店的概念。格調在2000年切入市場后,首先推出的是皮沙發系列的“普瑞斯”,并慢慢從小作坊轉為現代工廠運作。
由于格調家私建廠于深圳,一個全國對外開放的領先地段,不斷輸出家具的同時,也帶回國外的管理理念。當時市場大好,很多家具工廠都只看銷售,不重品牌建設,但格調家私的掌舵人在參觀多次米蘭展、科隆展后,發現只有把產品做成一個品牌,當市場風向轉移時才能“源遠流長”。
2003年,格調家私為把產品做成品牌專門成立品牌部,并推出了布藝沙發系列“色全色美”,這個新的系列不僅使用專賣店的形式在全國布局,而且不斷深化品牌的服務意識。由于模式創新,加上抓住了布藝沙發注重色彩運用的點,“色全色美”很快在全國都推廣開來,而 “色全色美”的成功也讓格調迅速進入高速發展期。
而后,格調擴大產能,再開“賓魯”高端布藝沙發,“普瑞斯”真皮休閑系列沙發兩個系列,逐漸成為“布藝休閑沙發”的標桿品牌。
簡短的企業回歸,對于成功的企業而言,都能驗證一個道理,把握住機會就把握了成功的命脈,并在市場中,如能比別人多想一步,必可在后續發展中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間。
三大“基因”做市場
市場瞬息萬變,光靠把握時機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在同行都“發熱膨脹”時,如何“不忘初心”考驗企業掌舵人的眼光和定力。和格調同時期發展起來的企業,多如牛毛,市場在大紅大紫的時期養活了大批的“激進派”,于是在2008年后,由于經濟熱不斷褪去便不斷有企業倒下,不乏有當時比格調更強大的企業,或因保守不變而死,或因挪用企業資金而死,或因不夠專注企業而死,又或因缺乏企業戰略而死……這批在紅海褪去后,在沙灘上的裸泳者,打出一塊警示牌:“出來混,遲早要還”。
第一:不保守,不冒進
也許從商業運作的角度看,格調家私是沉默者、保守者,也幾乎很少看到格調家私在行業內引起太大的轟動,與“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不沾邊。但格調家私絕對不是一個保守派,前幾年,格調家私大范圍開展“沙發進小區”的活動,并持續至今;為搞活終端,2013年格調聯合舉辦了“格調家私”杯第六屆國際影視新星、時尚小姐選拔大賽;家具展中,格調家私打造全新生活館,在館中擺設勞斯萊斯,意在打造成 家居 行業的“勞斯萊斯”;為做電商,格調家私花巨資入駐紅星網上商城一年……可以看出,跟隨市場的風向,格調家私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看中風向、考察驗證后跟進市場,做出反應。
由于家具行業傳統制造業的特性,很多企業在市場風向變動時依舊采用傳統的買賣理念,難免陷入“保守”的境地。“落后就要挨打”這是恒古不變的真理,企業如不想背負保守的罵名,必然需要跟進市場,但跟進的同時,又難保會冒然跟風,所以想做到不保守又不冒進,“荊條編小籃”,看著容易做著難。
第二:不試水,有目標
雖說格調不保守,也跟緊市場變化,做出調整,但格調同時不抱著試水的心態,有目標的去達成。比如格調家私“沙發進小區”的活動,當時舉行“沙發進小區”這項貼近消費者的宣傳活動,同時期做“沙發進小區”活動的企業還有如其他競爭對手,但競爭對手“沙發進小區”只持續了一段時間,便轉移其它花樣,而格調家私直到現在都還在繼續運作。
又比如,格調家私“色全色美”系列沙發。很多家具企業都有多個品牌,甚至有的企業有超過40個品牌同時運作,雖然品牌多,產品系列相對全面,但拳頭產品缺乏,就算有市場反應相對好的產品,企業也無心進行升級,重心在開新品上面。反觀格調家私,“色全色美”系列沙發從2003年面試至今都在不斷做產品升級,直到現在都是格調家私核心的產品。
不試水,按照企業目標一步一步落實,而不是投石問路,市場風向轉到哪里,跟風就到哪里。
第三:不分心,有責任
格調家私的“穩”很大程度與其掌舵人李建煌分不開,這位在90年代進入家具業的格調家私掌門人,正如其所說:“我個人很喜歡這個行業,所以才能成就今天,你個人不喜歡的東西肯定不會關注,對待一個產品就像對待我們的小孩一樣,要用這種心態來經營。”
除了懷著一顆熱忱的心對待企業,李建煌也經常去米蘭、科隆展,關注新的理念,正是這份熱愛、專注,把企業當成一份責任去做,而不是“賺錢”“圈錢”的工具,本身就注定了這個企業會因專注而“穩中求進”。
擺脫“行業品牌”的緊箍咒
任何一個行業品牌,就算在行業領域成為標桿,哪怕寡頭,都必然需要實現從行業品牌到消費者品牌的跨越,格調家私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格調家私成立的品牌部,在前幾年主要重心在經銷商的終端服務上面,并沒有太多接近消費者的直接宣傳,格調家私品牌總監劉興說:“之前成立品牌部,主要是把市場、品牌、產品、包裝、服務做好,靠口碑宣傳,現在環境變了,我們也在討論這個模式是不是要調整,必須做到要消費者都知道格調,如從消費者角度進行廣告投放,從行業品牌往消費者品牌過渡。”
結語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公司的基因早在它最初的18個月就被決定了。此后公司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改變,如果DNA是對的,它就是一塊金子;如果不對,那基本就玩完了。”在浮躁中,格調的“穩”或許也在提醒同行,篤行的企業,道更寬,路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