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華芳
在華為榮耀推出榮耀7旗艦機的同一天,小米發布了與美的合作的“i青春”智能空調,小米空調在無數猜測和期待中終于出場了,智能 家居 再一次成為行業焦點。俱往矣,智能 家居 產品已經遍布生活的每一個環節,路由器、插座、水杯、開關、LED燈、恒溫器、空調、冰箱等等紛紛升級智能化,連接客廳、臥室、廚房已經成為現實。
智能 家居 是一個有些歷史的行業,家電企業多年來一直都在做智能 家居 方面的產品,海爾這樣的家電巨頭早就有智能 家居 產品和創新,但是,還是要感謝小米,小米讓智能 家居 更加受到大眾關注。智能 家居 理念已經被年輕消費者接受,這么酷的一件事兒,終于夢想和現實開始對接了,智能 家居 的風口期正當時。
小米看起來什么都做,但事實上,小米只是智能 家居 產業鏈的整合者,智能 家居 行業還處于早期階段,已知的產品是否足夠好,已知的技術是否合理,認知的盲區在哪里,生態走向何方....這些一大串問題都需要我們去重新思考。
智能 家居 的產業空間有多大
談到智能 家居 這個話題,總是有人說“巨頭們都在做,還有機會嗎?”,我認為智能 家居 的市場 的空間非常之大,并不是一兩家公司就能壟斷市場的,即便是小米,現在最多只能算市場的開拓者。地產界朋友曾經從住宅翻新的角度來計算,到2020年,我國智能 家居 市場容量可能高達6000億元,由此可見,太平洋足夠寬,容得下眾多玩家。
雖然房地產處于一個低潮期,但是隨著智能 家居 的普及,存量房產也將會大量接入智能 家居 ,市場容量可以快速突破到千億,產業鏈覆蓋到通信、電力、照明、廚衛、家電等多個維度,具體到產品細分可能幾百上千個小細分類目,加上設計、功能、營銷、服務的差異性,整個產業是一個很肥的風口產業。
智能 家居 這個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就開始流行,歐洲過去一些年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智能 家居 普及,在國內也有至少十年以上的探索歷史,當然,與智能 家居 同步,也產生了“電子家庭”、“數字家庭”、“家庭自動化”等眾多相關概念,在智能手機普及以后,智能 家居 這個概念才被賦予了新生命。
過去的智能 家居 過多地被房產限制,直到現在有一些人認為沒有房產的屌絲消費不起智能硬件,但是,這是極其錯誤的觀點,智能手機的普及已經讓每一個人都可以連接到智能 家居 里,智能 家居 的產品層次和屬性也能夠滿足各種不同居住環境的需求。恰恰是屌絲群體或者說年輕人對智能 家居 的熱情,才驅動了智能 家居 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
智能再刷新,怎樣才算智能
從技術和產品的進化史上,智能 家居 經歷了概念、研發、產業化、互聯網化等多個發展階段,智能的含義也在不斷地刷新,早年能遙控就算智能,現在不連接智能手機都不好意思說是智能,從本質上說,連接的層次不同了,人們對智能的認知也就不同了。
當下正在進行的智能 家居 潮流是移動互聯網化的智能 家居 ,同時,伴隨著數據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通過智能手機連接外部物理世界和抽象世界。智能 家居 基本上都被內置了藍牙或wifi模塊,產品自身都具備了通信能力,連接手機不僅是用來控制設備的開關,更重要的是可以記錄收集運行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產生增值價值。
拿智能燈泡來說,如果通信模塊將運行數據同步到手機和服務器上,就可以通過算法分析出一個人的光感程度、睡眠規律、色彩喜好等,這些結果可以幫助人們來改善睡眠和生活方式,并進一步重新認識居家生活的格調和自己的習慣。
像智能水杯來幫助提醒健康飲水,智能攝像頭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盜作用,智能路由器可以成為家庭影音等內容服務站,技術創新無處不再。智能 家居 并不是簡單地賣產品,也是在不同刷新人們對生活模式的思考,不僅要有技術,還有有場景、有情懷。
巨頭林立,創業生態如何
在互聯網世界里有一個壟斷法則,就是贏者通吃、一家獨大,這個定律是否會在智能 家居 領域上演呢?我想大多數產業界人士都思考和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小米這樣涉足智能 家居 產品頗多的大公司格外讓人擔心,但是,我認為智能 家居 領域并不會快速產生馬太效應。
智能 家居 是一個硬件、軟件、云服務等跨界融合的產品,同時又是與人緊密聯系的產品, 家居 場景、個人生活方式、消費特征、審美等方面的差異將催生一個和而不同的大生態。
拿Nest來說,通過智能恒溫器成功之后,他們被谷歌天價收購,但是兩年多過去了,Nest也并沒有推出出多么超人一等的產品,而像國內小米等廠商憑借價格優勢短平快地搶占市場,小米的兇猛也帶動了360、聯想、海爾、格力等眾多巨頭的全面進入和廝殺,給人一種產業血海的外部印象。
但是,智能 家居 還處于很早期,即便巨頭也多數只有資本優勢,創業公司照樣能夠做出好產品來,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做止鼾儀的健康智能企業和一家叫睿祺RICI的智創企業,前者定位精準人群,后者鎖定高端智能 家居 產品的一站式解決,前者只做一個產品,后者做一整套解決方案。RICI比較瘋狂,7月發布了65款智能 家居 產品,涉及智能照明、室內安防、人體健康、窗簾控制、智能影院、中控系統等多個層次,這一看就是奔著西門子去的,小米恐怕也不敢這么玩,這家深圳公司是狂妄自大,還是有大疆無人機的極客本色,還需要邊走邊看。
像海爾、三星、美的、格力等家電巨頭,也在升級自己的家電產品,目前三星和海爾新推出的冰箱、烤箱、電視等都是現代智能 家居 產品,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連接控制,美的也和小米合作推出智能空調產品,所以,大件的智能 家居 產品會被巨頭們所搶食,這里不是創業者的地盤。像云中飛那樣聚焦一個特殊產品,像RICI那樣強化一站式解決方案,都是很好的創業思路,繞開了巨頭,又能搶占一片天地,我看好垂直市場和產業鏈整合成為智能 家居 大生態中的利基市場。
生物識別與智能 家居
剛剛上市的幾大品牌的期間手機,共同特點就是支持指紋識別,過去一年華為mate7的火爆讓指紋識別在安卓手機上開始被重視,今年來時全面爆發,那么,指紋識別離智能 家居 還遠嗎?如果把指紋識別應用到家庭防盜安保方面,一定會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剛需市場,我住的樓昨天剛有鄰居被盜了,我相信有指紋識別功能的智能防盜門是一個很好的創業創新領域。
當然,指紋識別只是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虹膜識別、視網膜識別等技術也在一些前言產品上試驗,距離真正產業化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包括專利問題也會成為這些黑科技能否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因素。我十分看好多樣化生物識別技術應用于智能 家居 產品,這可能是智能 家居 移動互聯網化之后的又一場大升級,核心技術依舊是智能 家居 領域的競爭門檻。
當下的智能 家居 還處于普及連接階段,大眾認知和消費習慣還在不斷培養中,而智能 家居 帶來的安全性因素已經被行業所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生物識別技術在關鍵性智能 家居 產品方面變得格外重要。我們在電影里會經常看到面部掃描、視網膜掃描的CIA安防和偵破技術,而這些黑科技大眾化可能尚需時日,智能 家居 是一個不斷創新的產業,沒有誰能夠真正壟斷,不能忽視小米,也不必恐懼小米,未來生態需要更多顛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