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2》嗎?作為一部美食紀錄片,引發了多少國人味蕾的“綻放“。中國人對于“吃”的傳承,不僅表現在食材的選用,烹飪器皿的制造自古也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央視今年年初的一則報道,卻給國人敲響了一記警鐘,“中國游客赴日瘋搶日本電飯煲”一夜之間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
近日,央視經濟頻道《消費主張》欄目針對電飯煲推出系列報道——《消費者測試體驗報告——電飯煲》,站在權威、客觀、公正的立場對國產電飯煲做深度“解剖”,為大眾消費者逐一揭開國產電飯煲的真實“面紗“,為困惑找尋答案。
匠心研發推動內膽革命,我們從未間斷
日本電飯煲資深專家宮口淳一曾經提到:“中國在IH技術方面跟日本并沒有什么差別,基本上達到了同樣水平。”由此可見,中日電飯煲的技術水平基本處于同一水準,完全沒有在產品價格上表現得那么夸張。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國電飯煲行業,《消費主張》欄目組特別邀請了蘇泊爾和美的作為行業代表參與了此次新聞調查,這兩家企業也都有推出IH電飯煲產品,并且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
其中蘇泊爾球釜電飯煲,自上市以來,始終走在國內IH電飯煲領域的前端。蘇泊爾球釜研發之初,涉足中國數個山林農家,翻閱歷史文獻,細致入微解析中華鼎、甑、釜等“圓形底設計”的烹煮器皿智慧精髓,突破國內研發技術瓶頸,最終找到中國傳統“柴火飯“的烹煮秘訣,不斷顛覆傳統內膽技術,驅動內膽進化,獨創蘇泊爾第八代球型厚釜內膽。以蘇泊爾為代表,中國電飯煲市場的革新并沒有止步,并根據國人需求不斷推層出新,贏得消費者認可與信賴。
“中國造”才能解讀的“中國飯”
談電飯煲,必然離不開米飯。中國人關于米飯的記憶與生俱來,對于香甜可口的米飯更顯得尤為“忠實“。一口大鐵鍋、一碗柴火飯,道出了中國數千年米飯烹飪歷史的精髓。
作為國內電飯煲的杰出代表,蘇泊爾球釜經過20年潛心研究,9年論證,科學還原古法,將農家大鐵鍋烹煮柴火飯通過技術手段成功應用到球釜電飯煲上,引發了一場廚電革命,標志著廚房電器開始進入“傳統與現代結合,古法與技術交融”的新高地。讓無數60后、70后、80后、90后國人在城市的餐桌上品嘗到了柴火飯的味道。
可以看出,國產電飯煲企業,對“中國飯”的匠心態度,對“中國造”的極致專研,更適合中國人自己的飲食結構與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