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源公司工人在洗衣機拆解生產線上忙碌。

走街串巷的廢舊家電回收商販。
我國已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年報廢量達1.6億多臺。對于廢舊家電,你怎樣處理?閑置家中,隨意丟棄,抑或賣給走街串巷的流動商販?2011年起,我國施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同年我省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十二五”發展規劃》,探索建立廢棄電器回收、處置體系,將廢棄產品處理交給有資質的企業。讓我們走近宏源環境資源有限公司——
回收:
正規軍擠壓游擊隊
5月21日,做家電回收生意的王師傅騎著三輪車,在位于福州市鼓樓區的丞相坊小區兜了一圈,停在了6號樓門口。他點燃一根煙,靜待約好的顧客張女士。
等了幾分鐘,王師傅聽到電梯口傳來張女士的求助聲:“師傅,過來幫忙搬一下。”這是一臺老彩電,屏幕已經無法顯示了。50元的回收價格,雙方是以上門收貨為條件才談攏的。王師傅告訴記者,以這個價格回收,他能賺的差價已經有限了。
決定報價的,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廢舊家電的價值,如果是完全報廢的電器,則取決于拆解之后所能獲得的材料價格。受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價格下降影響,鐵、銅等廢品的市場價格始終不高。記者查閱福建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發現,5月19日,較去年同期,紫銅的回收報價下降7.55元/公斤,黃銅下降5.5元/公斤,鋁、鐵、不銹鋼等價格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王師傅感嘆道:“現在,舊家電出手價不僅越來越低,生意也越來越難做。”像王師傅這種三輪車游擊隊,曾經是許多從事電器拆解企業的重要貨源。然而,世道正在改變。“最近幾年,品牌家電跟商場聯合搞以舊換新,那些實力雄厚的買家卷走了很多貨。”
王師傅說的實力雄厚的買家是指福建省宏源環境資源有限公司,一支專業從事廢棄電器拆解的正規軍。2009年8月,福州市開始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宏源被確定為福州唯一的定點拆解企業,在以舊換新活動期間,共接收拆解廢舊家電177萬臺,占全省廢舊家電處置量的2/3。
而且就連王師傅回收到的舊家電,其中一部分也將流入宏源手中。2013年,宏源取得環保部頒發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證書》,核定年拆解能力為150萬臺。作為處置大戶,他們還需要靠收編游擊隊來填飽肚子。
宏源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小忠表示,宏源還將自建回收體系。“我們正在和社區談,準備在社區建立廢舊家電回收點,我們還開通了回收熱線、微信訂閱號,一旦接到回收信息,就會派專業人員上門服務。”
拆解:
認證企業三足鼎立
40多歲的陳師傅在福州市鼓樓區丞相路上經營一家家電維修店鋪。一個顧客正拿著壞電風扇和陳師傅詢價。“這臺電風扇能啟動,只是頭摔斷了。”“30塊。”最終,經過討價還價,風扇以40元成交。
“發動機和電板拆下來還能用,不然10元我都不要。”陳師傅告訴記者。
像陳師傅這樣兼營廢舊家電處理的二手家電經營者,并不被國家鼓勵,因為他們存在較大的環境風險隱患,且無法掌控。
通過公開招投標、發放資格證、政策補貼等,我省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門認可的三大定點拆解企業,除宏源公司外,還有位于漳州的福建全通資源再生工業園有限公司和廈門的綠洲環保產業有限公司。
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省5類廢棄電器(四機一腦)的年處理量將超過300萬臺。根據國家有關條例規定,處理廢棄電器不僅不能采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技術和工藝,還應建立處理的日常環境監測制度和數據信息管理系統。要達到這些標準,前期的設備和場地投入較高。
一臺舊電視機可以拆解出什么?潘小忠告訴記者,值錢的有廢銅線、廢鐵,還有一些廢塑料和顯像管,這些拆解出來的廢料只能賣30元左右;而合法合規的拆解成本可能就要80元。這意味著拆得越多,虧得越多。
因此,市場曾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非法的簡單拆解模式一般只攫取廢舊家電有用的零件,由于不用考慮環保成本,且無需大量設備投入,成本低,利潤厚,因此搶走了大量的貨源,而正規企業反而面臨吃不飽的窘境。潘小忠說:“有些不值錢的廢料他們可以隨便丟,但我們按規定要花錢請人處理,如果沒有國家補貼,我們根本競爭不過那些非法的小作坊。”
補貼:
基金模式攪熱市場
2012年,國家財政部、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聯合出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取得廢棄電器處理資格的企業可以獲得補貼,補貼標準為電視機85元/臺、電冰箱80元/臺、洗衣機35元/臺、房間空調器35元/臺、微型計算機85元/臺。
為防止企業作假騙取財政補貼,國家要求拆解企業必須安裝閉路電視24小時監控系統,從原料入廠到拆解產物銷售出廠,全過程都必須納入監控,有關部門隨時可能抽查。
潘小忠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了生產線上的實時監控畫面:一臺電視機正經過傳送帶被送至拆解車間,在另一幅監控畫面上,一位女工正在對一臺電視機做前期的人工拆解。數十個監控畫面,精確記錄了拆解過程的每一步。
“進來多重,拆完多重,我們都必須精確稱好,因為這個損耗是有標準的,要在一個合理的系數范圍內。”潘小忠說,“國家是按計件補貼的,你報上去的數字一定要準確,多報1臺,要賠10臺的補貼標準。”潘小忠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國家的補貼基金是按季度發放的,有資質的拆解企業,每年的拆解數量必須達到核定拆解能力的20%以上,才能保住資質。這樣的頂層設計,是為了保證拆解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而更多的補貼已經觸手可及。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補貼產品由此前的5種擴充至14種,該目錄將于明年3月實施。廣發證券研究報告認為,目錄的擴充將使行業產值由目前的100億元增加至350億元。
宏源,也瞄準了市場擴容的紅利,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潘小忠介紹,明年3月開始的手機拆解補貼,會催生大量的廢舊手機需求,現在一些手機平臺開始囤貨,為的就是將來能與有資質的拆解公司談判,賣個好價格,倒手賺一筆。潘小忠還表示,二手手機翻新后出售,也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目前公司已經投入1億多元用于建造二期工程,重點搶占手機拆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