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是上帝”、“用戶的滿意就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相信大家對這樣的套話耳熟能詳,但最近,買空調的“上帝”卻受傷了。近日,有網友在微博吐槽稱“買回家的XX牌柜機空調居然沒有插頭,安裝的時候被告知需要再花90元安裝漏電保護開關,這尼瑪空調廠想賺錢想瘋了吧!”一石激起千層浪,該微博迅速引發眾多網友紛紛點贊及熱議。
圖1:商場里待售的柜機空調“居然沒有插頭”
“上帝”怎么就成了“冤大頭”? 網友熱議空調開關單獨收費
針對空調開關單獨收費的情況,“不配插頭的空調是怎么流通到市場上的?”、“漏電保護器可以替代插頭嗎?”、“安裝漏電保護器,憑什么讓消費者買單?”等三個問題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那么,這些問題的背后是否事出有因呢?
問題一:不配插頭的空調是怎么流通到市場上的?
據悉,柜式空調啟動時,瞬間通過的電流會高于運行電流的2-3倍,必須配備能承受25A以上電流通過的插頭才能正常工作,而市場上的插頭能承受的額定電流最高為16A。所以,國內外的柜機空調都采用空調機身和空調插頭分開的形式,但完整的產品是包括這兩部分的。
問題二:漏電保護器可以替代插頭嗎?
行業專家指出,漏電保護器是一種非常安全的開關,理論上它是可以替代空調插頭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它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而且,多數家庭大多都裝有漏電保護器,再次安裝也帶來了重復使用的問題。所以,漏電保護器是可以替代插頭的,但是這種替代是極度不合理的,它只能作為空調插頭暫時的替代品,機身插頭分離的現象必須要得到解決的。
問題三:安裝漏電保護器,憑什么讓消費者買單?
有知情網友表示,國外市場中的柜機空調是為消費者免費提供漏電保護開關的,消費者不需要為此再付費,廠商自己負擔相關費用。而在國內,由于廠家在宣傳中有意隱瞞或削弱相關知識的傳播,使得大多數消費者對此并不知情,商家則借機二次收費將本應由其承擔的費用轉嫁給消費者。更令網友無力吐槽的是“市面上一個漏電保護器僅為40元左右,而多數空調廠家在提供空調安裝服務時居然高達90元”。廠商的這種行為侵犯了消費者權益,用戶應該積極主動地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圖2:沒有電源插頭的空調真的也算是一件完整的電器嗎?
誰來拯救被糊弄的“上帝”? 廠商自律,行業監管,消費者更得長長心
法律專家表示,商家的此種行為,是以合理的理由做庇護而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發現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立即向有關行政部門報告和告知消費者,并采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服務等措施。”
大功率柜式空調將機身和插頭單賣,實際上就是在向消費者銷售殘次品,是不正當的銷售行為。專業人士坦言,從長遠來看,“空調不配插頭”的做法不僅妨礙用戶的用機體驗,還會影響產品的品牌美譽度,更會危及到整個國產空調行業的前景。一個三聚氰胺毀了整個國產奶業,奶粉行業的前車之鑒值得空調行業深思,任何一個行業想要長久持續地發展,都必須將用戶的利益訴求奉為出發點,營造一個公平、誠信、透明的市場環境。
任何一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都離不開行業內外的監管,“空調不配插頭”的現象往小了說是一些空調廠商不負責任,往大了說其實是整個行業監管不力,縱容了這個現象的升溫。同時,消費者本身維權意識弱,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了解不夠深入,遇到問題不會通過消協投訴、行政申訴等多種方法維權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之一。
圖3:消費者維權需要提升自己的維權意識
不管怎么說,在法制社會中,空調廠商絕不能再利用自身在市場上的主導權而生產銷售半成品空調,更不能用替代品來損害消費者利益。相反,廠家應該按照新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生產符合國家法律要求的產品,還大功率家電一個“完整之身”,完善其服務,營造一個讓消費者放心、安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