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首個鼓勵建設、購買綠色建筑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已正式出臺,其將于2015年7月1日起實施。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全國各地早已掀起一輪綠建“補貼風”,但是由于未落實到地方性法規的范疇,綠色建筑的推廣依舊步履緩慢,而此次《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的出臺,有望加速全國各地綠色建筑的應用與推廣。
事實上,為了彰顯發展綠色建筑、促進節能環保的決心,自2014年5月開始,上海、海南、廈門、深圳、山東等全國10余個地區先后出臺綠色建筑補貼標準。
其中,2015年4月最新修訂出臺的《山東省省級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更是依據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變化對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獎補依據由原來的建筑工程招標項目設計標識星級變更為運行標識星級。其中獲三星級運行標識的綠色建筑最高可得50元/平方米的獎補資金。據了解,其他地區先前公布的獎勵標準很多是低于50元/平方米,一場綠色建筑“補貼風”有望升級。
作為綠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鋼結構住宅正當“風口”。隨著我國自主鋼結構住宅技術體系的開發、健全,鋼結構住宅市場的發展可謂“含苞欲放”。尤其是在推進綠色建筑和節能減排的需求上,鋼結構住宅具有傳統混凝土建筑無法匹敵的優勢。
但是長期以來,鋼結構住宅并未被市場廣泛運用。對此,有專家表示這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價格問題,傳統上認為鋼結構住宅的造價要遠高于混凝土建筑;二是住戶需求問題,鋼結構住宅之前的技術并不適宜居住。由于之前技術的限制,鋼結構住宅呈現的結構形式是露梁露柱模式,即在住宅角落中會出現一個凸出的柱子,以及凸出的橫梁,在舒適性和空間格局的美觀性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然而,隨著相關技術研發的進一步落地,鋼結構住宅市場的推廣應用有望步入“深水區”。據記者了解,由國家首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基地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一種名為“鋼管混凝土束剪力墻結構”的新型結構體系不僅能夠使工期縮短一半,包括融資成本、管理成本、勞動力成本等因工期減半而也會得到縮減,且更低的用鋼量,從而讓整體成本得到明顯降低。同時還具有剪力墻結構中墻體隨建筑功能要求布置靈活的長處,滿足了住戶在舒適性和空間格局的美觀性上的要求。
對于鋼結構住宅的應用前景,著名建筑專家、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修龍認為,杭蕭鋼構最新研發的鋼管束組合結構住宅體系成本造價逼平甚至略低于PC(預制裝配式混凝土),且露梁露柱問題也得到了合理解決,該體系是符合低碳環保的住宅工業化要求。因此,隨著像杭蕭鋼構這類企業有了重大創新突破,應該說鋼結構住宅行業迎來了非常好的機遇,值得期待。
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認為,借著各項綠建補貼政策的東風,鋼結構住宅正當“風口”,鋼結構住宅市場空間也將逐步打開。相信隨著亞投行的建立和“一帶一路”的推進,必將開啟亞洲國家乃至世界的巨大的鋼結構建筑應用市場,新型城鎮化建設也將推動國內鋼結構建筑市場尤其是鋼結構住宅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