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家裝 家居 產品是除了服裝之外,網上賣得最好的品類。入住網購平臺的 家居 品牌急速增加,相關配套服務不斷優化,致使嘗試網購 家居 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在華商報記者對街頭200名市民進行的隨機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80后、90后都有過網購 家居 產品的經歷,而 家居 飾品成為消費者網購的主流產品。
【案例1】
傳統賣場無法滿足年輕人對設計感的追求
在立豐國際星巴克的咖啡店里,華商報記者遇到了從北京來西安出差的85后李小姐。“我身邊的年輕人更愿意在網上挑選有格調、有設計、好搭配的 家居 產品。但在一般的賣場中,找不到我們想要的家具。”李小姐說,去年年初她裝修房子時,家具基本上都是從網上淘的,最貴的是一個橡木書柜。“其實我對它是什么材質不是很在意,主要是造型和我想要營造的感覺很搭。”
業內人士解讀:相比傳統賣場中千篇一律的產品,年輕群體更需要有差異化的產品去營造個性化的 家居 氛圍。家具設計師網絡平臺“造作”的創始人舒為表示,網購群體深受互聯網影響,常逛宜家,品位不差,具備一定經濟實力后,就會在網上尋找有所耳聞的設計師,并親自選定所需的產品。
年輕群體并不認為網購家具有什么特別之處,并非一定要接觸到實物再購買。但即使這樣,舒為還是在籌備自己的實體店。舒為說,設立實體店并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為了提供更好的體驗性服務。
【案例2】
年輕人網購 家居 產品是因為價格便宜
“我當然希望能直接在商場里買家具,至少不用擔心產品質量,服務又好。但賣場的價格,對于我們這些剛工作沒幾年的人來說確實有點承擔不起。”在西安市鳳城五路賽高國際一層,28歲的王先生說。
據王先生介紹,年初他剛剛裝修完新房,每個月要還房貸,買家具的預算并不充裕,好在網上家具便宜,樣式也不差。先買回來用兩三年,等以后條件好了再換。“但家具畢竟是大件,在網上買多少有些擔心,所以我也是找見過的品牌,再到網上的旗艦店去購買。”王先生說。
業內人士解讀:消費者對于網購 家居 產品也心存顧慮,往往會先去店里考察再在網上下單。但實際上店面一般沒有網上的型號,即使有同一造型的但材質也不一定相同。而且網上的店鋪有真有假,消費者一定要到有授權的官方旗艦店去購買。
圣象地板工作人員表示,“雙十一”期間網上的特價品,都是他們用于出清的老款,其實消費者完全不用在網上買,店面的產品更齊全,有時做活動價格還會比網上更優惠。
榮麟檳榔 家居 的經理張學鋒也表示,有不少想在網上購買產品的人會先來店里看一下實物。“像我們門口擺的那套沙發就在網上有售,但店里的材質是核桃木,網上的是水曲柳。水曲柳是我們的第一代產品,網上賣的都是庫存,基本上很難配齊一套,而且價格沒有折扣,算下來比店里便宜不了多少。”
【案例3】
消費者更愿意網上購買小型裝飾品
陳女士在網上買過不少 家居 產品,但都以小件家具為主。“家里的沙發、床、大衣柜還是要買品質好的。而像一些裝飾性的門廳柜、單人椅,我倒覺得在網上買也沒關系。”
陳女士說網上的家具就是好看,她買了幾個正方形的收納小柜子,可以根據需要擺成不同的造型,既實用又美觀。“平常沒有時間跑 家居 賣場,還是網購方便,動幾下手指,就給你送到家了。”陳女士說,家里的抱枕、裝飾畫、裝飾品都是網上買的。
業內人士解讀:三森 家居 建材城的葛經理表示,網絡有它不可替代的優勢,如果只是暫時性過渡,無所謂產品質量和售后,或單純是為了裝飾,網上產品的價格確實很誘人。但如果消費者對產品品質有要求,幾年內也不會更換家具,那就要考慮產品的材質、環保等問題,最好還是到正規的賣場親自挑選產品為好。同時賣場完善的售后和保障制度,也能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華商報記者沈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