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大學生創新創業,校企共創共贏——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校企合作委員會成立暨海爾創客加速平臺成果發布大會”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行。會上,海爾正式發布面向大學生渠道的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作為海爾創客加速平臺在校園渠道的又一新成果,海爾·海貍進一步完善了海爾的“產學研”鏈條,實現了大學生、學校、行業及教育部的多方的共創共贏。
據悉,此次大會由國家教育部牽頭、海爾集團協辦,旨在深化“校企聯合”模式,通過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大會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所高校和中國中鐵、航空航天多家知名企業參加會議。
據了解,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是基于互聯網洗衣APP深化延展出來的大學生創業眾包平臺(以下簡稱眾包平臺),通過顛覆目前投幣、刷卡的洗衣模式,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在線預約免排隊、在線支付免投幣、在線提醒免等待的互聯網洗衣體驗的同時,通過為學生提供O2O模式下的校園社交、學生生活、投資機構和商家對接等C2C與B2C眾包服務,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創業機會與完善的生活服務體系。
互聯網時代,生態圈的最大價值就是在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的基礎上,達成多方共贏。作為海爾創客加速平臺在校園渠道的典型成果,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會將多年品牌資源積累全面向大學生開放,為大學生創客創新鋪路,打造大學生、校園和平臺多方共贏的創新空間。
具體來看,借助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在校大學生實現了身份的轉變,從單純為洗衣買單的消費者,升級為參與發布校園任務、活動搶單等多項服務的大學生創業者。在體驗上,大學生的使用體驗發生了顛覆性變化,由之前的單純智能洗衣服務體驗升級到完善的社交、創業、眾包的全方位生活服務體驗。舉例來說,如果是學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那么他就可以通過在平臺所發布任務中獲得漢英互譯的任務機會;如果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那么就可以通過平臺去提供電腦維修、系統重裝等服務,使校園兼職不出校門就可以實現,在實現大學生兼職、創業利益的同時,充分保證大學生的人生安全。
對學校而言,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為高校搭建了一個更穩健、創業風險較低的社會實踐渠道平臺。借助此平臺,使大學生群體在實現知行合一的同時,能通過自身努力獲取薪酬匯報,踏上經濟獨立第一步,為日后踏入社會打下穩固基礎。
據了解,海爾創客加速平臺針對高校渠道的創客創新,設立了海爾創客實驗室,作為海爾與高校對接的平臺體系。海爾創客實驗室以匯聚創意、服務大學生為宗旨,與教育部校企合作委員會有著更廣泛、更持續的合作,例如2015年雙方合力打造的包含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等活動的“青年創客計劃”,旨在搭建一個青年創客的專屬展示舞臺,目前該計劃已覆蓋全國70多個省市,150多所高校。
海爾創客實驗室負責人表示,海爾·海貍大學生創業平臺只是海爾在校園渠道的一個成果縮影,今后,在校企合作委員會的組織下,還會誕生更多的“產學研”緊密聯系的孵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