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的再一次襲來,北京市應急辦于昨日將空氣重污染預警等級由橙色提升為紅色,隨即首次啟動了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單雙號限行,中小學停課,全市工地停工等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接連出臺,然而,這也并未有效減緩市民朋友對霧霾天呼吸健康的擔憂。一時之間,大眾在網上吐槽、調侃霧霾的抱怨之聲此起彼伏。
很多網友都認為,霧霾天選擇門窗緊閉待在家中是最有效的躲避霧霾“傷害”的途徑,尤其是不久前一名自稱“堅果兄弟”的小伙利用北京100天霧霾灰塵制成磚塊的事件曝光后,更是加重了大眾對于霧霾天室外空氣的恐慌。為何霧霾可以制作成磚?專家解釋:霧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可以提煉出制作磚塊的物質。但對人體最大危害的并非是“吃土”,而是被我們熟知的PM2.5,由于直徑微小,它能黏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可是,選擇停課、在家辦公等方式,讓大眾待在家中減少外出,真能有效避免“吃土”了嗎?事實也并非如此,近日海爾空調一名售后人員曝光了一臺家用空調的“內幕”,空調內部的過濾網上積攢了約5毫米厚的灰塵,換熱器更是長滿綠霉。千萬不要小看這區區5毫米,它不僅會導致空調效率降低,同時更存在病毒病菌交叉感染的危機,猶如室內空氣的“定時炸彈”,時刻威脅著用戶的生活健康。
其實不僅空調有“臟肺”,空氣凈化器的濾網,電視機的槽口等各種平日使用頻繁的家用電器都存在積灰、制造“霧霾磚”的可能性,已直接影響到大眾的呼吸健康。如果說減少霧霾傷害最直接的辦法是躲在室內,那么,面對室內空氣存在的二次污染,關注空調等家用電器“臟肺”則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