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空氣凈化器進入熱銷季:究竟有沒有用?
PM2.5”、“霧霾”、已成為現在的社會熱詞,據了解,由于空氣污染擴散條件再度轉差,華北、黃淮一帶近來遭遇中至重度污染,局地嚴重污染,灰霾面積一度擴大到5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32個北京大小,接近法國面積。北京城六區PM2.5濃度一夜之間飆升了7倍多。日益變差的空氣環境讓人們想盡辦法來保護自己,除了出門戴口罩之外,許多市民都把目光投向了“空氣凈化器”,希望可以用這臺小小的機器,還家中一片“凈土”。
空氣凈化器如何凈化空氣?
記者走訪廣州市內的一些百貨商場發現,空氣凈化器產品有千萬種,但是從采用的核心技術來分,可以分為兩大類:濾網式和靜電式兩種技術,其中高級別的濾網通常叫做HEPA,也有凈化器是濾網和靜電的結合。
據從事空氣潔凈科技多年的業內人事、阿爾法空氣潔凈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游天海介紹,如今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凈化器是濾網式。“濾網式過濾凈化作為常見的物理凈化技術,是較為成熟的攔截空氣中顆粒物的技術。一般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后交織的塑料或玻璃纖維,形成網狀結構,并通過采用直接攔截、慣性碰撞、擴散吸附等物理作用,將各種大小的顆粒物分別截留在濾網表面或吸附在內部,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
靜電除塵技術則是另一項較為成熟的顆粒物凈化技術,它的原理是在特殊設計的進出風風道內產生高壓靜電場,使通過的空氣中的顆粒物帶上電荷,并被具有相反電荷的電極收集起來,從而實現凈化效果。但是游天海表示這種技術其實并不一定適用于普通家庭,“其實靜電除塵是通過靜電將顆粒分解,但是高壓必然會產生臭氧。并且,這種技術一般都是在工業使用,民用的并不多。”
空氣凈化器真管用?
記者走訪多家家電商場以及百貨公司發現,不少空氣凈化器的廣告語都表示可以“99%消除室內空氣污染”。對此,游天海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于空氣凈化器是否管用,其首先向記者介紹了室內污染物的三大類型:顆粒物、氣態污染物和微生物。據了解,按照國家標準,顆粒物又分為PM10(可吸入顆粒物)和PM2.5(細顆粒物);典型的氣態污染物有甲醛、甲苯、臭氧、揮發性氣態污染物等;而微生物則是指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細菌。
“一般室內最多的空氣污染還是顆粒物,而空氣凈化器對于顆粒物的吸附以及過濾還是有極佳的效果的,基本上百分百的顆粒物都可以被空氣凈化器所過濾。”而對于微生物特別是室內的氣態污染物,游天海坦言空氣凈化器的作用并不明顯。“其實,我們在室內例如甲醛這些氣態污染物,它們的施放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一般宣傳說空氣凈化器可以90%甚至100%隔絕甲醛,這些都是在實驗室內的結果。”其表示,實驗室所提供的結果他并不懷疑,但是實驗室是靜態的環境,空氣凈化器不斷地在降低空氣中的氣態污染物,但是普通家庭中的氣態污染物是不斷在排放的,那么凈化效果是否顯著,就要看是排放得快還是過濾得快了。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呼吸內科主任趙紅梅曾表示,“不清洗的空氣清新器不如不用。”對此,游天海也表示,空氣凈化器最重要的就是濾網的更換。“現在市面上,許多空氣凈化器都在標榜自己的濾網可以1年不換,3年不換,甚至10年不換。”游天海表示濾網更換的時間并不能由說明書來定,而應該由具體環境來判定。“就好像這兩天是今年中國空氣質量最差的時候,現在整個廣州都灰蒙蒙的。這么差的空氣質量,我覺得3到6個月就有更換濾網的必要了。”
如何挑選空氣凈化器?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空氣凈化器價格低的300元至500元不等,大部分空氣凈化器的價格都在數千元左右,部分更是一臺超過一萬元。對此,游天海表示,其實空氣凈化器的技術含量并沒有市民所想的那么高,市民買回家使用并不用挑選太貴的。
“其實1000元的10000元的本質區別并不大,因為空氣凈化器可能這些年才開始火熱,許多市民會誤以為是什么高新科技,其實它的制作成本來說上千元與上萬元的區別并不大。”游天海認為,市民在挑選時,選擇上千元的空氣凈化器,能保證使用安全的就足夠了。其還補充道,多少價位的空氣凈化器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過濾網,“現在很多市民肯買機器不愿意換過濾網,這樣的思維是錯的。雖然現在市面上過濾網都需要幾百塊一張,但是對于空氣凈化器卻是相當重要。”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兆榮表示,挑選空氣凈化器應該“對癥下藥”。“根據不同的原理,空氣凈化技術有十幾種,每種都對特定類型的污染物有凈化效果。比如,常見的活性炭過濾,可以吸附揮發性的氣態污染物和顆粒物,如煤氣熱水器、暖爐運轉時產生的灰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EPA濾網過濾,可以去除0.3微米以上的細顆粒,如煙霧、灰塵、細菌;光觸媒技術,可以去除甲醛、苯等有機物,以及細菌、病毒等。”
其表示,在生活中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成分很復雜,除了人們熟知的PM2.5,還有一氧化碳、灰塵、螨蟲、霉菌、甲醛等。每個家庭所在的城市環境、家庭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污染物也不盡相同。
劉兆榮指出,無論單獨使用哪種凈化技術,可能都難以應對這種污染狀況。為此,市面上很多空氣凈化器,會組合幾種凈化技術,力圖把室內空氣污染物一網打盡。但不同的技術組合,凈化效果如何,目前我國缺乏權威評估標準。“其實最理想的做法是,找一家檢測機構,實地檢測家里的空氣污染物種類和含量,根據結果,選擇對污染物最具針對性的空氣凈化器。”——但在很多人看來,這太費周折。更多人會被“防霧霾”、“防PM2.5”等凈化器的商業標簽所吸引。“實際上,家里的主要空氣污染物,并不是PM2.5。”劉兆榮說:“現在有專門針對PM2.5開發的凈化技術,但是沒有相關的檢測標準。人們盲目選擇的結果就是,有些家庭恰好選對了,覺得凈化器很有用,有些選錯了,覺得買了也白買。”(黃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