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家電企業"兼職"造機器人 中低端扎堆核心零部件仍進口
全球首款羽毛球機器人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
上周在北京高規格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把工業感十足的機器人話題再度引爆。其實早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就強調了我國對機器人產業的高度重視。他表示,工信部今年將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持機器人研發、應用,并在一些重點制造領域推廣機器人。據悉,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將更偏向于下一代機器人的戰略布局,將“布局下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等內容明確寫入了主要任務,這意味著我國的機器人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那么,在“機器人時代”來臨之際,“中國制造”將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機器人概念股”迎來實質利好
上周一下午,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剛剛發布了新型5公斤級人機協作機器人的盾安環境,隨即帶來了在股市上的尾盤拉升翻紅,其股價由收盤前的下跌一舉變為漲幅超過1.2%。像盾安環境一樣,隨著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舉行,證券市場上的相關個股都有所反應。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現象應該還是受到機器人大會的表面刺激,而在機器人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后,證券市場中的“機器人概念股”也相應地會迎來實質性利好。
我國股市中的“機器人概念股”種類多樣,既有前身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現證券名稱為“機器人”的專業機器人公司,也有很多在各個專業領域獨門的專業機器人公司,比如主攻石油、煤炭、冶金、新能源等領域自動化系統的寶德股份;主攻城市軌道交通和鐵路交通的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的賽為智能;主要應用于汽車、工程機械行業的焊裝、涂裝和總裝等自動化生產線的三豐智能;主營發動機領域成套自動化裝備方案的智云股份等。
此外,僅在本月就又有兩家上市公司加大對機器人業務的投入。先是11月15日雷柏科技公告,稱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5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1.95億元,用于投入機器人及無人機產業。隨后11月23日,GQY視訊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超募資金投資入股美國智能機器人研發企業Jibo公司。增資完成后,GQY視訊將持有Jibo公司1.1%的股權。業內人士指出,這反映出我國在機器人產業的布局上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多數企業都是在市場競爭中自發形成的,因此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應該具有有利條件。
中國家電企業“兼職”造機器人
除了眾多的機器人專業制造企業外,由于看好機器人市場前景,國內不少大型電子企業也已紛紛“兼職”投入到這一行業中。以生產家電揚名的格力集團多年前就已經悄然開始了“機器換人”計劃,而為了保證產品品質不出現波動,格力堅持對用來“換人”的機器人全部采取自己研發制造。
據了解,目前格力的工業機器人擁有傳送帶跟蹤、視覺、涂膠、碼垛、焊接等功能用途,可適用于醫藥、食品、包裝、電子等多領域多行業。“我們的空調能做到極品,我相信自動化設備一定也能做到極品。”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對于機器人的研發相當有興趣。她介紹,格力早期在提升效率時生產設備沒有自主生產能力,用的都是國外的機器人,后來格力開始自己研發機器人,“我們雖然來得晚,但起點高。”格力自己制造機器人已經有兩年多時間,展出的這些設備目前已經全部應用到了格力的生產線上。比起人工,這些自動化設備能使產品質量更有保障,畢竟人為因素可能出現偏差。
此外,海信目前也已經有近千名機器人在生產線上工作,以一臺電視機的全部生產流程為例,以往要經過60至70名工人的手才能完成全部工序,而如今將近20%的工序已經被機器人所替代,電視機的測試、包裝、搬運等生產過程都已經實現了自動化。
國內另一家大型家電企業美的也在機器人領域有所嘗試。今年8月份,美的與日本安川電機展開合作,雙方合資成立了兩家機器人公司,一家主攻工業機器人,另一家主攻服務機器人。根據美的當時發布的公告稱,這兩家合資公司分別名為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兩家公司投資額均為2億元人民幣,前者由安川控股51%,后者由美的控股60.1%。美的希望通過布局機器人產業來推行自己的智慧 家居 和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
外國機器人巨頭覬覦中國市場
與美的合作機器人的日本安川是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家族之一,迄今已經有整整100年的歷史,近年來安川電機熱衷于參加中國的各類型與自動化生產相關的展會,并頻繁造訪大型生產企業,其對中國制造業尤其是家電制造業市場的虎視眈眈也顯而易見。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機器人銷量達到5.6萬臺,增幅超過50%,中國在去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顯示,去年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大軍中,中國工廠里的機器人占了大約四分之一。而到2017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全球之首。強大的制造業需求使我國正成為全球各路機器人巨頭爭相覬覦的市場,包括前面提及的安川在內,目前全球排行前五的機器人行業巨頭中已有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國庫卡、日本川崎重工四家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甚至僅在中國的電子產業重鎮廣東順德,就已經有了這五大巨頭的身影。
中國企業尚待加強機器人核心技術
國內人工智能創業團隊圖靈機器人日前對外發布了一款人工智能級的機器人操作系統——Turing OS。這款機器人專屬操作系統能夠讓機器人具備和人類一樣的思維能力、情感能力及學習能力,并讓機器人采用和人類的方式與人類交流。

據圖靈機器人創始人俞志晨介紹,目前Turing OS背后運行的思維強化引擎,已覆蓋26種人類宏觀思維,微觀思維則達到10140種,搭載Turing OS的機器人不僅能夠做到和人主動交互,而且使得機器人與人的交流變得更加清晰、有條理。據北青報記者了解,目前圖靈機器人系統尚未應用到工業應用中,而是先在玩具領域進行嘗試應用,搭載這套系統的玩具機器人已經相當于7歲兒童的智商水平。
雖然已經是國內機器人中較為先進的技術,但7歲孩子的智商水平與國外老牌機器人還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銷售的5萬多臺工業機器人中自主品牌機器人銷量僅為1.6萬臺。同時,盡管中國企業在機器人的制造上已經躍躍欲試,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也存在著扎堆中低端的問題,而高端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
事實上,在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上,制造端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包括研發、設計、集成、制造、系統操控和服務才形成了整個產業鏈條。在未來機器人時代來臨之際,能否掌握整個鏈條中的核心技術依然是關鍵,否則“中國制造”很有可能成為外國機器人巨頭的“新工廠”。(張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