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015海爾U+創客大賽總決賽在海爾信息園海爾大學正式拉開了帷幕。經過激烈的角逐,在U+產業聯盟、創投行業大咖、媒體等各界人士的見證下,鵬博士智能·鵬生活環境套件、看家智慧眼、Whome智能球泡音箱三個項目憑借獨特的創意、貼近用戶需求、孵化前景廣闊受到評委一致認可,獲得U+平臺為其提供的技術、資金等支持。這意味著海爾U+在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的同時,也在率先實踐“雙創”新模式。
我們正站在創新生態的下一個拐點
倫敦咨詢公司UHY國際最新報告稱,自2010年來,中國初創企業數量每年以將近100%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達到161萬家。這一速度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英國的兩倍,也遠遠高于美國。
我國創新生態發展也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封閉式創新,它包括研發中心、與外部合作等內容,這一階段的優勢是有內部資源支持,但是創新的整體競爭力較弱;第二個階段是地域式創新,比如硅谷,它里面的創新項目十分多樣,同時也擁有較強的創新活力,但是,創新者需要為他們的項目付出很大的精力、人力、物力等用于創新事業。
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形勢倒逼改革的前提下,“雙創”成為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指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從現狀來看,大量的創業公司的確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但是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3.2年,小微企業壽命不足三年。
也就是說,我國乃至全球的創業生態發展均進入到了第三階段的拐點,一方面是企業內部需要增強創新活力,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創新者需要更低的創新門檻。在此條件下,部落式創新應運而生。即通過主導力量搭建一個部落平臺生態,從而聚集外部各類先進資源,吸引分散的創新者前來創新,致力于同一行業領域的創新進程。
牛頓說:“如果我看的更遠的話,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一開始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們就會離成功很近。”可以說,海爾U+平臺就是這樣一個“肩膀”,所有的創業者在這個平臺上面將獲得最先進的資源。
U+開啟部落式創新生態的五個條件
據悉,作為海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下打造的智能 家居 創新生態圈,U+開放平臺致力于用“互聯網+”思維搭建智能 家居 這個垂直領域的創新部落。據U+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海爾U+平臺還面對全生態圈開放,向各大合作廠商敞開大門,平臺接入的智能產品品類已經超過100種,U+平臺將和智能 家居 產業一起實現在智慧生活時代的共贏。”
海爾U+之所以能搭建這樣一個部落式創新生態有著深厚的內外因,內因表現為U+平臺的開放性及生長性,外因則肯定了這個垂直領域更多的發展可能。在內因方面,安防企業Risco、京東、百度云、騰訊微信、蘋果等各領域一流的企業已經接入U+平臺,為平臺上的創新項目提供一流的資源;此外,憑借創客大賽及創新項目,U+平臺從前端掌握了最先進的智慧 家居 資源,確保創新力量持續注入;最重要的是,U+的用戶思維符合互聯網新規則和新邏輯,平臺上的產品都來自用戶交互,致力于解決用戶智慧 家居 體驗中的痛點。
從外因來看,據《2010-2015中國智能 家居 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預測,我國智能 家居 市場也將在2015年達到1240億元,智能 家居 成為行業新藍海。除了宏觀環境利好外,依托海爾先進的家電產業鏈、產業集群優勢,U+在智能 家居 規模、上下游配套上具有不可比擬的發展潛力。
馬云說,創業最怕“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在國內創業環境依然嚴峻的情況下,創業團隊需要的是一個“巨人的肩膀”,以獲取一流的創業資源。由此來看,海爾U+平臺搭建了創客團隊、第三方合作伙伴和產業鏈資源等多方攜手的“共創共贏”部落,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最大的價值,可以預見,這個極富吸引力的智能 家居 生態空間離我們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