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具的設計過程中融入動漫元素會讓兒童對產品形成更高的黏性。記者 孫俊杰 攝

葫蘆堡生產的兒童家具。記者 孫俊杰 攝
時間回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陰霾下,東莞大批家具企業被逼到轉型十字路口。也就是在這一年,一直從事藝術油畫生意的林創舉大膽接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東莞傳統家具企業,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如今,他掌舵的東莞葫蘆堡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東莞首家登陸新三板的文化創意企業。
A.逆境之中以“藝術突圍”
2008年以前,林創舉從事的是“不接地氣”的藝術油畫生意。在外人看來,接手瀕臨倒閉的家具企業,似乎是一個藝術人士接實業地氣的一次大膽嘗試。
10多年前的東莞家具制造業,沉醉于訂單不斷、產銷兩旺的旺市情景中,根本不用擔心有生存危機。然而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一朝來襲,成本上升、競爭加劇、外需萎縮,在眾多負面因素作用下,家具企業瞬間迎來寒冬。
葫蘆堡公司前身亦如此,2008年開始陷入經營困境,企業虧損嚴重,原來的老板放棄了這家企業。
在金融危機中切入實業,林創舉的想法還是有明顯的文藝青年風格。“我有一個信念,只要有一線生機,我都不會放棄。就算辦公室的一棵小植物枯萎了,我都不忍把它扔進垃圾桶,而是放到陰涼的地方讓它有再次成長的機會。”林創舉說。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信念,他接管了這家瀕臨倒閉的家具企業。
隨后半年里,林創舉濃縮部分產品精華,重新找定位,研究家具領域的細分市場,并很快發現兒童家具這一潛力市場。
由于從事過陶瓷和油畫經營,林創舉在調研一些國內傳統兒童家具企業時發現,這些兒童家具多以單色為主,大多只注重家具的功能性。為此,林創舉以自己的藝術眼光,開發了色彩斑斕的兒童家具。
其旗下的青少年兒童家具品牌“寶葫蘆”,運用“ 家居 交互式循環發展系統”的創新設計理念,力求通過室內家具營造的環境,在顏色搭配、情景組合、物品造型等方面,為青少年兒童創造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創意氛圍。
除了在產品中融入文化因素外,轉型為企業家的林創舉還十分重視研發設計,每年堅持將10%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發當中。在組建研發團隊時,林創舉力促和國外知名設計師合作,著力提升新產品的設計研發水平。
B.借動漫元素塑造產品競爭力
可以說轉戰兒童家具市場后,林創舉讓這家具企業起死回生,重獲盈利。“這兩年企業每年的營業收入幾乎都會翻一番甚至翻兩番。”林創舉說。
“雖然國內兒童家具還有一定的市場,但這個市場空間并不是所有的兒童品牌都會接受。”林創舉說,目前也有很多成人家具企業轉做兒童家具,但大部分還是做不起市場,還是要死掉,只有小部分迎合市場,越做越強。
林創舉在不斷修正發展之路過程中發現,在家具的設計過程中融入動漫元素,會使客戶對產品具有更高的黏性。隨著東莞大力支持和培育動漫產業,在產品中繼續充分融入動漫元素這一舉措讓葫蘆堡獲得收益。
2011年首次參展漫博會,經過市場檢驗,葫蘆堡最終獲得消費者和動漫界人士認可。
在2012年的漫博會中,葫蘆堡自我創新的“探索宇宙”系列產品獲得了中東300條貨柜,折合1.3億人民幣的外銷訂單,同時簽約進入了多家高級家具專賣場。在此后的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漫博會上,葫蘆堡均能夠取得過億元的外銷訂單。
此外,在出口轉內銷的大勢下,葫蘆堡開始積極布局國內市場,逐漸在天貓上建立網絡營銷平臺。“現在我們的家具出廠價是幾千元,但是放到賣場里就賣到一萬多元,流通環節占據很大部分費用,所以網絡平臺、電商應該是一個發展方向。”林創舉說。
創新生產讓葫蘆堡在多次金融危機下成功突圍,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在諸多制造企業思考生存問題時,葫蘆堡公司在考慮如何擴大產能。
C.未來向兒童產業鏈縱深發展
在與動漫和兒童家具深入打交道后,林創舉的創業心態也在悄然變化。一方面,由于經常接觸童真的元素,創業對他來說已變成一種樂趣。另一方面,林創舉十分看好“力大無窮”的兒童產業能夠在未來爆發。
公開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達2.9億,18歲以下青少年接近4億,青少年消費支出已占整個家庭收入的25%,且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遞增。根據中國兒童產業研究中心數據,兒童產業的規模大致在2萬億元左右,預計2015年將會達到3萬億元,年增長速度在20%至30%。
“兒童產業不僅是朝陽產業,還是常青產業。”林創舉說,兒童產業在未來必然是商業領域中耀眼的增長點。林創舉說,近幾年,兒童產業的一個明顯趨勢是跨行業企業之間延伸、合作乃至戰略并購有增多的趨勢,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兒童產業在未來不只是童裝、娛樂、培訓教育,而是提供全產業鏈的產品或者服務。”林創舉說,隨著兒童成長,兒童體驗式消費的比重會有所增強,不同階段不同業態的整合必定會提升粘度。
在葫蘆堡,林創舉早已成立了兒童產業研究院,通過兒童產業研究院形成的板塊分析和數據挖掘,下一步將聯合同行對兒童產業鏈的上下游進行整合。
根據林創舉的設想,他將在東莞收購一塊優質的廢舊場地,用來試水兒童產業的服務業態。“可能外表像一個兒童主題公園,但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遠離電子游戲,營造家庭氛圍,讓兒童在游玩中形成自信和良好性格。”林創舉說,這個服務業態也可以是一個兒童交友中心,是留下童年快樂的地方,主要服務0—12歲的兒童。
基于葫蘆堡的兒童產業數據平臺,林創舉還十分看好兒童創客中心的形式,這一模式在國外已有了成熟的應用。比如,滿足一個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需求,或者兒童職業體驗。林創舉說,青少年兒童創意豐富,有許多尚未發現的小發明家和小企業家,他們只是無法獲得自己起步所需的資源,兒童創客中心會為他們提供這些幫助。
“兒童產業是一個大潮流,單憑一個企業的力量肯定是做不起來的,需要同行共謀發展,包容共生。”林創舉說,未來對兒童產業鏈延伸的服務業態,也會立足東莞,進而輻射全國。
焦點問答
專注把一件事情做好才是成功之道
記者:今年以來,受金融危機后續影響,家具行業虧損比較多,但同時也有像葫蘆堡一樣的大品牌企業日益壯大。您如何分析這個現象?
林創舉:當我跑得比別人慢時,我就會走另一條路,創新給了我們很大的成長動力。這需要企業家在吸收社會創新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制定新的標準,滿足市場需求。需要充分考慮產品設計是否受客戶喜歡,是否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設計,產品的生產成本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證代理商和消費者的合理利益,市場戰略是否符合市場和公司的實情等因素。只有不斷完善、不斷進取的企業,才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記者:東莞有世界級的制造能力,應該如何打造有實力的民族品牌?
林創舉:以葫蘆堡來說,我們不是一個家具公司,不是一個做傳統制造的企業,而是一個動漫公司,是一個文化創意企業,這樣我們才能在血拼價格的傳統市場中贏得消費者追捧,才能真正提升企業的附加值和品牌價值。
找準定位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打造民族品牌的信心來源。這要求企業的發展要有長遠的規劃,眼光不僅要看10年,還要看到50年甚至100年。我在歐美、日本等地區考察發現,那里有很多民族企業都只是專注做一件事情、做一種產品,這是文化和技術傳承,也是成功之道。
我的看法是,不要心太寬,以葫蘆堡來說,把家具這個產品做好做精做透,也算回答自己的人生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