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凌晨,天貓雙11總業績揭曉:全天成交金額為9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71億元,同比增長將近60%。而家具電商品牌林氏木業以5.1億元的成交額奪得家具類目的冠軍,實現3連冠,同時打破了2014年同樣由林氏木業創造的3.3億銷售紀錄。
巨額的銷量對家具行業而言,意味著什么?
厚積薄發的市場潛力
縱觀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從內容的交互,發展到商業與技術交融的平臺,真正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并不是“BAT”等互聯網巨頭,而是互聯網的面向對象——網民的需求。過去我們常說的“上網查資料”,如今更多人會說“網購”,消費模式與消費觀念的革新,為電子商務帶來巨大潛力。
天貓雙十一的921億,相當如西藏全年創造的GDP,在如此大的體量推動下,各行各業的電子商務得到長足發展。
對于家具行業而言,如何在如此龐大的體量下挖掘更深層次的市場需求,利用“互聯網+”,將制造與銷售進一步融合,成為了家具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事實上,互聯網的市場潛力并不是突然而來,而是在日益發達的IT技術,網絡用戶的積累沉淀,金融背景的滲透等元素當中長時間積累下來的。而這種市場潛力同時亦是關乎到企業做什么、怎樣做的價值核心。正如雙十一這樣的互聯網節日,正正激發出厚積薄發的市場潛力,也是林氏木業完成5.1億銷售額的重要前提。
“互聯網+”的方法論
互聯網思維正在跨界顛覆一切行業,在傳統的交易習慣里,賣家制造什么樣的商品買家就要去購買它,而現在這些規則正在改變。
林氏木業能夠在雙十一單天完成5.1億的銷售額,與需求和創造的對等密不可分。如何挖掘市場需求,如何定位目標人群,是電子商務當中一大難題。而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大數據成為了溝通企業與消費者的關鍵。大數據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方便、準確地從大數據海洋中搜索并挖掘到所需的信息,讓生產與銷售實現平面化。
林氏木業通過數據分析,了解人們的年齡層次、時尚風格、材質偏好、地域差異等等方面。所有這些,并不需要像過去一樣要采用統計手段,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就可以得出結論,應用到原創設計當中,可以說,林氏木業的產品在設計初期,就已經確定銷售個體。
引領產業集群趨勢
如何消化5.1億的家具產能?成為了業內普遍疑惑的問題。但林氏木業依靠產業集群,描畫了家具工業4.0的初步藍圖。
事實上,林氏木業所在的佛山擁有多年的家具產業發展歷史,同時也擁有完整的產業格局,在此云集了眾多優秀的家具企業,不僅是國內家具制造重要集散地,還是家具出口、外貿的產業中心。而林氏木業利用這一優勢,以集群、互補的形式展開合作,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能夠靈活地進行生產調配,滿足雙十一期間暴增的銷量。
而這種模式,不僅是電子商務的趨勢,更是整個家具制造業的發展趨勢。而傳統家具銷售的“紅海”,正是產能與消費需求不平衡所導致的因素之一,而產業集群不僅解決了生產,還能對產業布局產生積極影響——“產銷分離”,讓制造端專注生產,讓銷售端專注運營銷售,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也是滿足5.1億的生產需求的重要方面。